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对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海洋采集数据的处理流程较为单一。在经典的数据处理流程中,仍缺乏针对由存储设备读写、船速和长线源源距变化等造成的畸变电磁响应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存储设备运行造成的规则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谱分析的自动压制方法;对于船速和长线源源距变化的干扰建立了分时窗畸变校正流程;最后,结合合成孔径源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有效信号的强度。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畸变校正与信号增强方法,在提高电磁数据信噪比的同时,增强了来自海底地层的有效信号幅度。  相似文献   
22.
针对新疆某工区强非均质性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多属性优化与电成像测井信息融合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带识别评价与钻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相干体、蚂蚁体等多种地震属性与张量约束的稀疏脉冲反演结果综合实现缝洞发育带空间分布预测与雕刻,确定可能油气圈闭的分布范围;然后,基于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由电成像测井资料自动拾取井壁的裂缝和溶蚀孔洞分布,统计井壁裂缝倾向和倾角;再次,用工区内钻孔多臂井径资料计算的井筒崩落信息与电成像资料拾取的诱导缝信息预测工区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最后,融合地震属性与电成像测井信息评价的缝洞分布结果,预测工区内走滑断裂带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E—SW为主,局部为NW—SE,且以中高角度为主的裂缝走向与主应力近乎平行。采用预测主应力分布方法实现了沿NW—SE方向的大斜度井与水平井优化设计,钻遇了大规模优质储集体,获得了稳定油流,并以此为基础在周围打井若干口,极大地降低了深层勘探的钻井风险。  相似文献   
23.
内蒙古锡林浩特大梁道班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富铝富硅的中酸性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性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稀土总量较高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板内元素相对富集。将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相结合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向弧后盆地演化的构造环境中,因此进一步推断大梁道班地区内在早中二叠世处于板块汇聚阶段,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在贺根山一带缝合,这次板块碰撞也标志着本区内古亚洲洋的闭合。  相似文献   
24.
金松 《地质学报》2020,94(8):2227-2242
杜尔基构造混杂岩是一套由"基质"和"岩块"构成的混杂堆积地质体。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查明其"基质"主要为一套强变形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局部具有复理石沉积建造的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岩块"岩石类型为辉石角闪岩、角闪石岩、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其中玄武岩、辉绿岩具有低Ti、高Mg和Al的特点,为一套富钠贫钾岩系,具有洋中脊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双重构造属性,形成于洋内初始俯冲背景下的弧前构造环境,属"外来岩块";闪长岩SiO_2均值53.41%, MgO均值5.57%,Mg~#均值51,FeO/MgO均值1.08,属镁闪长岩(MA),相比玄武岩、辉绿岩更加富集Ti、Ta、亏损Nb,形成于俯冲消减背景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与基质大地构造环境基本一致,应属"原地岩块"。通过对杜尔基构造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及其构造属性的研究,结合其各组成物质的同位素年龄信息、区域地质背景及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成果,认为杜尔基构造混杂岩可能反映了晚石炭世洋内俯冲-早二叠世洋陆俯冲-中二叠世洋盆关闭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