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河口湾中的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层,但复杂的水动力变化导致古代河口湾识别困难。通过对现代钱塘江河口湾的研究表明,河口湾潮坪环境潮汐水道可以成为识别古河口湾的一种辅助标志。基于野外实地观测,结合卫星地图对潮坪环境潮汐水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探讨了它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1)泥坪潮汐水道横截面形态主要有“V”型及宽缓的透镜状,平面上由海向陆可划分为曲折的A段、平直的B段和树状分叉的C段;2)砂坪潮汐水道横截面形态主要有“U”型和阶梯型,平面上由海向陆可划分为曲折或平直的A'段和树状分叉的B'段,A'段的平直与曲折主要受控于砂坪潮道规模的大小;3)在砂质潮坪中常见炭屑层、包卷层理、液化流痕、垮塌构造、波痕等特殊的沉积构造;不同形态和规模的潮坪潮道主要受控于潮坪坡度、沉积物粒度、河口湾形态及相对海平面高低的影响,高坡度、低海平面有利于完整序列潮道的发育;4)不同类型河口湾潮坪潮道的特征及其伴生的特殊沉积构造可以为确定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口湾及其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通过赣江南昌段一江心洲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江心洲不同部位沉积物特征、落淤层发育特征、江心洲发育过程。江心洲头部水动力最强,沉积物较粗,连续性最好;侧翼也以粗粒沉积物为主,但含有大量泥砾;顶部和尾部发育横向连续的落淤层。落淤层易板结,边缘龟裂,被河水打碎搬运。保留下来的落淤层分布局限,头部和侧翼均不易保存,顶部和尾部保存较好。另外,保存下来的落淤层近于水平,对非均质性的影响主要为垂向的,侧向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53.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地质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外对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定河、碓臼峪、滦河和大石河四条河流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从河流的出山口开始向下游设定考察点,详细描述各考察点砾石的磨圆度、粒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岩浆岩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以及磨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岩浆岩砾石的磨圆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而变好,在搬运的初期变化最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最终磨圆度趋于稳定。岩浆岩砾石由棱角状变为次棱角状一般需要搬运3~6 km,由次棱角状变为次圆状一般要搬运12~21 km,圆状砾石大量出现至少要搬运22~31 km。砾石的磨圆度受搬运距离、母岩成分、粒度和破碎作用的影响。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容易被磨蚀,在搬运初期转化为次圆状、圆状,而圆状砾石不易磨蚀达到极圆状;岩浆岩砾石磨圆速度比石英快,比石灰岩慢;相同母岩成分的砾石,粗粒砾石比细粒砾石磨圆快;破碎作用则会降低砾石的磨圆度,使部分砾石呈现出与搬运距离不协调的磨圆特征。  相似文献   
54.
笔者等近期在野外地质考察中,在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石溪河剖面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灰斑细晶白云岩中发现了大量油苗.油苗表现为新鲜的油斑,出现在修路炸开的岩石表面.油斑呈浅褐色,属于轻质油,直径小的为几厘米,大的达20~40cm.油斑面积占岩石表面的40%~60%.油沿裂缝、溶孔分布.含油斑的岩层厚度50m左右.油应来自寒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55.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生物灰岩发育于沙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内,其分布具有北区零星、中区集中、南区广泛的特点。沙一段生物灰岩在坳陷北区仅在板桥地区的唐家河一带零星见到;在中区主要见于港西凸起和孔店凸起之间,沿着大中旺-周清庄-王徐庄-扣村一带分布;在南区则分布广泛,主要有4个发育带:沧州发育带、舍女寺发育带、盐山发育带和集北头-灯明寺发育带。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生物灰岩分布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水体介质条件、古水深、古地形坡度以及陆源碎屑的供给等。  相似文献   
56.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机理、识别标志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艺  金振奎 《沉积学报》2022,40(2):350-359
关于白云岩成因,前人提出了多种机理,但许多机理并没有过硬的证据,难以令人信服.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白云石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在常温下可以沉淀出来,形成微生物白云岩.模拟实验证明了这种机理的正确性.微生物白云岩的发现表明,自然界中可以存在原生白云岩,因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实验表明,多种微生物可形成白云岩.文章主要描述了其中4类...  相似文献   
57.
石炭系KT Ⅱ碳酸盐岩层是扎纳若尔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层之一,研究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薄片观察及碳氧同位素、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的基础之上,阐明了研究区KT Ⅱ碳酸盐岩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1)对储集物性有明显影响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2)划分出滩相亮晶颗粒灰岩和潮坪相灰泥石灰岩两类成岩演化模式及孔隙演化模式,前者可细分为亮晶有孔虫石灰岩和亮晶砂屑鲕粒石灰岩成岩及孔隙演化模式两种亚类;(3)成岩作用是储层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岩石类型(受沉积微环境的控制)的差异决定着不同早期成岩响应,进而影响后期成岩改造,并控制着差异性储层的形成。因此,在沉积基础之上的成岩改造对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性分布具有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
我们是《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和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师, 近四、五年来, 在完成两个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 参与并完成了《中国沉积学》第二版的筹划、组织、编写、评审、编辑和修正工作, 对这一反映和代表中国当今沉积学各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特色的巨著, 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我们特意使此书在我校60华诞前夕出版。
下面是本书主编冯增昭教授为本书写的序。借此, 可了解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以及本书的筹划、编写、审校、修正等出版前的全过程。
今特以此书向我校60华诞献礼和祝贺。  相似文献   
59.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西部上泥盆统凯恩组白云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振奎 Spen.  RJ 《地质论评》1993,39(6):529-534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西部上泥盆统凯恩组主要由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另外还常见一种充填溶蚀孔洞的亮晶白云石。粉晶白云岩纹理、泥裂和鸟眼等构造发育,其δ^13C为+1.0‰-+3.0‰,δ^18O为-6.0‰--4.3‰,为潮坪上混合水白云化形成。细晶白云岩分布于假整合面之下,其δ^13C为+0.2‰-+2.9‰,δ^18O为-6.9‰--4.6‰,也是混合水白云化的产物。亮晶白云石洁净明亮、晶粒粗  相似文献   
60.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金振奎  冯增昭 《沉积学报》1999,17(3):383-389
在滇东- 川西地区的下二叠统中,白云岩发育,并可分两种类型: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块状白云岩呈浅灰色、灰色,主要由细晶或中晶白云岩石组成。白云岩的δ13C为+0.8‰~+3.5‰, 平均+2.7‰; δ18O为 -6.8‰~-9.1‰, 平均 -7.8‰。 Sr 为 25×10-6~52×10-6, 平均 39×10-6; Na 为 52×10-6~74×10-6, 平均 64×10-6。斑状白云岩呈灰色,由白云岩斑块和交代残余的石灰岩斑块组成,其中白云岩斑块含量大于50 %。白云岩斑块呈云朵状,大小多为几厘米至二十几厘米。白云岩斑块由细晶和中晶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自形或半自形,含量60% ~ 90%。白云石的δ13C为+0.8‰~+3.5‰, 平均+2.7‰; δ18O为 -6.8‰~-9.1‰, 平均 -7.8‰。 Sr 为 25×10-6~52×10-6, 平均 39×10-6; Na 为 52×10-6~74×10-6, 平均 64×10-6。各种资料表明,块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成因相同,只是白云化程度不同。白云岩是在埋藏环境中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白云化水来自淋滤峨嵋山玄武岩的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