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1.6亿t,其中硫化矿约占30%,红土镍矿约占70%。硫化镍与红土型镍同产于一个超基性岩带,但并不是在同一矿床内垂直向上共生,即并不像铜矿床那样,次生富集带的铜矿下方通常均有原生硫化铜矿。由于硫化镍矿资源品质好,工艺技术成熟,  相似文献   
8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83.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坳陷发育一套烃源岩,长期以来,其时代归属不统一,其生烃能力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坳陷油气资源勘探的进程.本文通过野外踏勘、露头剖面实测和样品分析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测量结果得出以下认识:①根据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该套地层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为浅湖—半深湖;②借助野外实测剖面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确定了该套烃源岩的发育规模;③通过对剖面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等实验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套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可以作为贵德坳陷的有效烃源岩,提升了贵德坳陷油气勘探潜力;④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对贵德坳陷生储盖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4.
主要介绍了GDZ-300L型履带式全液压多功能钻机总体结构设计、动力机的确定、液压系统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样机试制和野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钻机结构紧凑、质量轻、钻进能力强、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5.
笔者对勒青拉铁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找矿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造山带东段北矿带,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层状。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喜马拉雅早期居布札日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矿床类型属矽卡岩型矿床。勒青拉铁矿床潜在资源量巨大,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6.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频数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选取1957-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资料和北半球500hPa秋、冬、春季的平均高度场资料,对沙尘暴和高度场作SVD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次数各地具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可能与大尺度气候背景的变化有联系。变化的最敏感区域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新疆西部、青海西部和东北地区。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同期及前期500hPa高度场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前期环流形势对春季沙尘暴频数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意义,冬季环流场尤其具有预报指示意义,因为前一年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我国春季北方沙尘暴发生次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应用以遥感观测数据驱动的GLO-PEM模式模拟估计的中国北方20年的NPP数据同其20年气候数据结合,同时利用通过遥感宏观调查所得的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20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的影响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研究区域年均温度显著增加 (年均增温0.064 oC),年降水量明显减少 (年降水减少率为1.49 mm/年),NPP以减少趋势为主 (年减少率6.9 TgC)。研究区域NPP的变化受旬 (月) 均温和旬 (月) 降水量和季节温度和季节降水的变化影响显著。季节NPP同季节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同植被覆盖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大小随着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变化而变化。通过分析可见,就整个研究区来说,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仅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45%, 气候对整个研究区域NPP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占了总影响量的90%);土地利用发生区域土地利用的作用占了绝对地位,土地利用的影响占了约97%。整个研究区域近20年来因为降水明显减少,温度显著升高,导致NPP明显下降,在两期土地利用间隔时间段内 (约10年) 因气候影响NPP减少了78 (±0.6) TgC。因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NPP减少9 (±0.2) TgC。气候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是研究区域的NPP减少87 (±0.8) TgC。  相似文献   
88.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奎中 《探矿工程》2008,35(7):64-67
阐述了研制YBG系列液压拔管机的意义及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YBG系列液压拔管机的用途、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在使用液压拔管机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0.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分析了1995-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性。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②LISA时间路径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995-2001年和2002-2014年2个时段相对长度都小于平均长度的省区均为18个,大部分南方省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呈增强趋势,而北方大多数省区则保持相对稳定;③出现协同运动的省区由1995-2001年的13个下降到2002-2014年的10个,表明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整合性,但呈减弱趋势;④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⑤碳排放重心在113.739°~114.324°E、34.475°~35.036°N之间变动,整体上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步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中国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各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制定差异化的省域碳减排政策,建立碳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