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13篇 |
地质学 | 81篇 |
海洋学 | 12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通过油气成藏期油源断裂不同部位古活动速率相对大小分布,确定其油气输导的优势通道。并基于优势输导通道的断裂古活动速率、古倾角、目的层古埋深和源岩古剩余地层压力等指标,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在油气成藏期优势通道输导能力的综合评判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为靶区,对大柳泉区块旧州油源断裂带在成藏期沙三中下亚段内的优势通道进行了厘定和油气输导能力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表明:旧州油源断裂6条分支断裂油气成藏期——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了10个优势通道,其油气输导能力以F1和F2分支断裂的6个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强,有利于油气运移,F3、F4、F5和F6分支断裂发育4个优势通道,其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油气运移。此评判结果与目前旧州断裂带附近沙三中下亚段内的油气分布现状相吻合,表明用此方法进行油源断裂成藏期优势通道的输导能力综合评判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73.
西昆仑玛尔坎苏地区奥尔托喀讷什大型碳酸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昆仑造山带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一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中国北方近年最重要的锰矿找矿新发现。该锰矿带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且品位富。奥尔托喀讷什锰矿是该锰矿带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矿床。区域和矿床地质系统研究表明,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碳酸锰矿床。该锰矿的形成可能与伸展背景的弧后盆地沉积—海底热液活动系统有关,浅海陆棚环境中的局部洼地是沉积锰矿形成的最有利地段;推测该碳酸锰矿床是成岩过程中由原始沉积的锰氧化物经有机质还原而形成,且微生物参与该成矿过程;后期构造作用使矿体与顶底板围岩发生了明显的滑脱,沿滑脱碎裂面发育热液方解石脉,同时形成锰硅酸盐矿物。 相似文献
74.
最小独立闭合环与附合导线的自动生成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图论理论,直接根据控制网平差的基于测站的网点信息和观测值件,提出了最小独立闭合环自动生成的逐步回代法和附合导线自动生成的组合法,并编程予以实现,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正确性和用之进行观测值质量检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贵州典型森林植被群落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空间信息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态过程模型中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数值模拟、基于过程的植被生产力模型与遥感驱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相耦合,构建森林植被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空间信息模型。模型弥补了营养元素生物循环过程模型中空间分析和参数获取复杂的不足,并在植被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中引入营养元素胁迫的定量表达。将模型模块化,耦合于自主开发的EcoHAT系统(EcoHydrology Assessment Tools),以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关键过程的时空演变模式进行了模拟和研究。运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模型计算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区域营养元素生物循环关键过程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1997年2月27日和3月1日对天鹰座X-1的两次空间数据观测.发现千赫兹QPO频率同X射线能诺有一定相关,其行为类似于另一个X射线暂现源4U1608-52,讨论了分析结果对了解吸积及QPO产生过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中子星X射线双星中kHz QPO现象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在中子星小质量X射线双星中发现了千赫兹准周期振荡现象(kHzQPO)。kHzQPO的频率一般在几百到上千赫兹,其动力学时标与吸积盘最内部区域物质的运动时标一致,因此普遍认为kHz QPO产生于中子星表面附近区域,携带了来自中心中子星及周围强引力场信息,如质量、自转周期、角动量、半径、磁场等。kHz QpO现象的理解为研究强引力场和致密物质状态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着重介绍基于kHz QPO的基本现象和相应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8.
大质量X射线双星脉冲星4U 1901 03在沉寂30多年后,于2003年1月爆发.利用罗西X射线时变探索者卫星RXTE为期5个月的观测数据,对其脉冲轮廓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该源的脉冲轮廓演化以及能量相关性,脉冲比例演化和脉冲比例对能量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4U 1901 03的脉冲轮廓和脉冲比例随双星系统的吸积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演化,脉冲比例在十几keV处达到峰值.这些脉冲轮廓的复杂变化表明,脉冲轮廓不能用单一的几何或物理模型解释,而是与观测角度以及X射线源的辐射机制相关.利用标准的脉冲星辐射模型讨论了4U 1901 03脉冲轮廓的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79.
8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居民地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分解的无监督分割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居民地进行提取 该方法通过小波分解多尺度特征利用居民地内外部结构差异以及平均光谱辐射强度差异构成特征空间采用约束均值漂移算法进行特征空间自适应分解实现居民地自动提取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消除高分辨率导致的影像高度细节化等因素对居民地提取的影响有效提取居民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