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赣东北广丰地区翁家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研究,首次测得了翁家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1.2±5.1)Ma,约束了翁家岭组形成的时代,明确该套沉积岩为田里片岩之上、桃源组(上墅组)之下的一套地层。根据最新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年龄数据,确定翁家岭组在层位上与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相当;覆于翁家岭组之上的桃源组是与侵入到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的火山侵入岩以及浦江地区"平水群"、江山市"章村组"同时期的火山侵入或喷出产物。江南造山带自西向东在830 Ma期间曾广泛发育一期岩浆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72.
巨型梁设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个巨型钢框架结构作为算例,通过改变巨型梁数量和位置,假设了不同的结构计算方案,输入代表不同场地条件的5条典型地震动和4个场地类别的设计反应谱,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案的算例进行三维弹性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案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巨型梁的数量和位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渤东地区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精细研究,认为该区沙三段为深水-半深水重力流水道沉积,砂体呈“条带状”或“透镜体”沿水道方向(北西向)展布,尔后发育的北东向断层将其切割后,既为渍气运移提供了通道,同时又对油气赵到测向封堵作用,从而形成了“切香肠式”岩性油藏、目倾尖来油藏、透镜体油藏等三种油藏类型。该类油藏的油气富集程度受储集层厚度、储集层物性、构造部位以及断层封堵性等因素的控制。由于渤  相似文献   
74.
Interaction potentials for LiCl(X1Σ+) are constructed by the highly accurate valence internally contracted multi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 number of large correlation-consistent basis sets, which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troscopic parameters (D0, De, Re, ωe, eχe, Be and αe. The potentials obtained at the basis sets, i.e., aug-cc-pV5Z-JKFI for Cl and cc-pV5Z for Li, a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elastic collision properties of Li and Cl atoms at the impact energies from 1.0×10-12 to 1.0×10-4 a.u. The derived total elastic cross sections are very large and almost constant at ultralow temperatures, and their shape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s-partial wave at very low impact energies. Only one shape resonance can be found in the total elastic cross sections over the present collision energy regime, which is rather strong and obviously broadened by the overlap contributions of the abundant resonances coming from various partial waves. Abundant resonances exist for the elastic partial-wave cross sections until l = 22 partial waves. The vibrational manifolds of the LiCl(X1Σ+) molecule, which are predicted at the present level of theory and the basis sets cc-pV5Z for Li and the aug-cc-pV5Z-JKFI for Cl, should achieve much high accuracy due to the employment of the large correlation-consistent basis sets.  相似文献   
75.
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相类似,在1970年代末期有明显的突变。所以分析工作以1978年为界,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撤退较早,撤退期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夏季风撤退较晚,撤退期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和太阳磁循环的气候变化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6.
浅谈城市综合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建立城市综合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建立过程的几个阶段,并对系统的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7.
王淼  龙家恒 《北京测绘》2011,(2):59-61,35
通过分析城市部件更新的一些特点,结合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与全站仪各自的优点,提出一种两者联合进行城市部件更新测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式能缩减作业流程,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降低了外业测量的工作量,在生产实践中证明了其高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
间歇性深层地温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详尽的数据资料,同时对我们观测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梅河口市气象站使用的是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PT-100铂电阻地温传感器。2013年2月,梅河口市气象站深层地温传感器采集数据出现间歇性故障,出现时间大多在夜间,2月下旬尤为严重,直接影响日数据及报表的数值统计,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消除了该现象,使得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9.
冷核是指在一部分X射线星系团中出现的低温高亮的核状结构。冷核星系团在X射线表面亮度轮廓、温度轮廓、中心冷却时间、质量沉积率、熵轮廓等多个方面具有与非冷核星系团截然不同的观测特征。星系团冷核的发现距今已有40年,人们对冷核的认识经历了由冷流模型到稳定冷核模型的转变。但是直到今天,冷核的产生机制和维持条件仍未完全弄清。研究冷核对于理解活动星系核产能机制、星系际元素增丰过程、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大尺度结构形成等众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动态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解译出5个时期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各处国际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5个时期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5年,洞庭湖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32.60 km^2;南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多,湿地面积减少了218.54 km^2,损失率高达20.30%;3处重要湿地中的湿地斑块数量增多,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西洞庭湖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景观连通度差,聚集度指数(CONTAG)相对最小;洞庭湖区湿地仍然受到强度较高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耕地扩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