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石炭-二叠系是我省主要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按岩石地层单位可划分五个组:即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大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笔者参考前人文献.在综合16个井田资料的基础上,依构造型态和沉积环境等为主要依据.建立煤系地层综合对比.对比手段主要采用多元方法.即:标志层(段)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岩矿特征.古生物组合特征.煤质特征和煤层间距特征等  相似文献   
42.
河南省北方型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世雄 《河南地质》1990,8(2):38-44
  相似文献   
43.
黔东北(沿河)-渝东南(酉阳)一带广泛发育萤石、重晶石及铅锌(汞)矿化,关于其成矿时代,一直缺少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黔东北大竹园萤石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控制,是本区热液脉型萤石矿床的代表。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矿物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成矿年龄测定,获得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6±15 Ma(MSWD=0. 85),萤石与共生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0±13 Ma(MSWD=1. 02),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期,该年龄与湘西-黔东MVT铅锌矿床成矿时代(477~410 Ma)一致。本区萤石-重晶石矿床与区内产出的主要铅锌(汞)矿床关系密切,推测它们有相近的物质来源,是在同一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个有亲缘关系的成矿系列。研究结果指示加里东期是区内重要的萤石-重晶石-铅锌(汞)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相似文献   
44.
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与古油藏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湖南花垣铅锌矿床和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床为例,探讨了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与古油藏的关系。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存在"共生"和"上油下矿"两种关系,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既是铅锌矿重要的赋矿层位也是古油藏储集层之一;铅锌矿源层可能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或下寒武统石牌组碎屑岩,古油藏烃源岩主要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古油藏中的油田卤水萃取了石牌组碎屑岩中的铅锌等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流体并运移,在古油藏形成后,由于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古油藏和成矿流体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铅锌矿质沉淀,在这个过程中古油藏中的油田卤水可能为铅锌矿的沉淀提供了部分硫源。铅锌矿成矿时代与加里东期形成或破坏的古油藏时间上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5.
PoCA算法和MLSD算法是宇宙线μ子成像中常用的两种算法,其成像结果在中心面普遍存在分布均匀、灰度值较小的层状伪影。本文通过分析μ子成像的物理机制和重建算法原理,研究上述中心面伪影,指出其产生原因是成像空间中存在本底物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校正方法,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不影响μ子三维重建的前提下有效地消除中心面伪影。  相似文献   
46.
喀斯特地区因地貌特征复杂且不规则,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偏低。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为研究区,结合多源数据,提取33个特征变量,并设计7种特征组合方案,探讨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后对喀斯特地区地类提取的作用。结合随机森林袋外(OOB)数据误差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优选,同时引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与优选后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7种分类方案中,传统的光谱特征加指数特征分类精度最低,在此基础上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均能提高分类精度,其中纹理特征带来的效果最为显著;(2)通过特征优选将特征维数由33个降低至23个,分类精度达到了最高,总体精度为0.909 8,Kappa系数为0.884 9,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高了运算效率;(3)经特征优选后的分类结果与“三调数据”进行对比,整体准确率为0.852 5,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的基于特征优选的分类方法可为喀斯特地区覆被信息提取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7.
北京市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测量单位采用数据库管理测绘资料成为可能,而地下管线信息是所有测绘资料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入手,系统阐述了本系统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并以地下管线资料的录入、管理、分析和输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正在开发的《城市综合管网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8.
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rcGIS与ERDAS遥感影像制图软件,利用2007年SPOT2.5m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详细编绘了开封市段黄河河道边界、开封段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采用1992~2007年最大洪峰时期的TM影像与沿河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提取1992~2007年7个典型日期的河道行洪边缘线,与本底数据叠加,编制了开封段不同常遇洪水流量下滩区淹没范围。按照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汛后河道大断面资料,计算生成不同流量级大洪水在滩区的可能淹没范围图(淹没区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与河道行洪安全性的要求,总结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利用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订土地安全利用规避洪险的原则,规划土地安全利用分区,分为临河风险缓冲带、近河宜耕地带、相对稳定利用带(中风险带)和稳定利用带。提出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NCEP1958~1997年逐日格点气象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维持期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仔细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对南海地区夏季风影响最大的是1970年代末期大气环流的突变.突变以1978年为界,分析工作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建立晚、结束早、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季风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季风建立早、结束晚、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季风较强.分析对比前20年与后20年夏季风维持期高低空环流形势后发现,后20年南海地区上空对流下层辐合较强而对流层上层辐散较强,显然这种形势对后20年南海夏季风和对流降水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需指出的是南海地区中心部分夏季风维持期的降水和OLR值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正好与南海其它地区相反,也就是说后20年南海地区中心部分降水较少,OLR值较高,而前20年正好相反.后20年和前20年的ENSO指数和南海地区海温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前20年ENSO指数和海温较低,而后20年都较高.  相似文献   
50.
重庆西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位于川东南褶皱带中,为一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预测Zn金属量10.14万t。矿(化)体主要沿NNE向、NWW向断层呈脉状分布,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分布。赋矿围岩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川东南褶皱带中这一类型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以及与NNE向断层相互关系研究薄弱。本文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洞岩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157.7±3.3) Ma,表明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为晚侏罗世。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347,远高于早期及同期沉积碳酸盐比值,可能与大气淡水加入有关。川东南褶皱带为推覆-滑脱的薄皮构造,褶皱变形的主要时期为中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早期。洞岩闪锌矿的Rb-Sr等线年龄与上述构造变形时代一致,说明矿床的形成与早燕山构造变形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