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1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2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本文研究了日本内陆及其外围海域发生大地震后的地震活动迁移现象。在所研究的6个震例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地震活动的迁移总是沿着地壳内的活动地质构造带发生。有时可以根据地震活动的迁移来进一步确定活动构造带的存在。把板块边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类比为沿着力学偶合平面迁移和扩散,我们可以认为,岛上的活动构造带对应着地壳块体的力学相互作用边界。地震迁移的形式可能不只一种。在我们所研究的震例中发现了以下特征:地震迁移速度约为几km/年;大地震震源区之间存在着地震空区;在每一条地震带上有一定的地震活动周期。地震迁移的一种可能机制是:由于地壳块体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上的凹凸不平区造成了构造应力集中,这些凹凸不平区相继地发生破裂,形成了地震迁移。  相似文献   
572.
573.
574.
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大陆构造,赋存有世界银资源的绝大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产银地。俄罗斯东北部的金属成矿区是其组成部分,总体上具有相同的中一新生代构造活动规律及其构造演化特征。但是,在许多方面又显示出本区的独特性,故使之成为重要的远景区。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与文献很少且零星(无论是前苏联,还是国际地质文献)。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缺陷,并进一步阐明俄罗斯东北部有关银矿床的分布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575.
东亚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自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构造力可以传递到大陆地壳,从而形成了大陆内部的地震应力场.在某一地区,包括小地震在内的地震活动性的分布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应力场的变化.根据这一观点,本文根据大量的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以及最近500年的地震活动资料,详细地研究了东亚地区内几个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的特征.其结果表明,来自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俯冲所形成的构造力,控制了从华北地区到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应力场.本文根据小震的地震活动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日本一部分地区由地震活动性的变化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中国西部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板块边界地区,最近大约100年地震活动性的同步变化表明,来自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力,传递到了中国西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边界,以及中国西部的地震活动,现在依然处在地震活动高潮期.  相似文献   
576.
本文从地震活动与新构造关系的观点对日本本州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发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日本本州岛由两个大的地壳块体构成:一是日本东北部地块,另一是日本西南部地块,这两个块体的结合部是在大深沟的北部,横穿本州岛中部地区。据认为,引发西南日本内带浅源地震的地壳中的构造应力是通过这个结合部从日本东北部传递过来的。由于这种构造力的传递,在日本西南内带的地震活动,显示出一些重要特征,即与日本东北部主要的地震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沿着日本海东部边缘发生的大震提供了这方面的清晰证据。沿着日本海东部边缘大的地震发生以后,日本西南部的某些地区地震活动增强了。随后几年之内,大深沟地区北部地震活动也增加了。地震活动的这些证据表明,日本本州岛的地壳块体中存在着从东到西的应力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577.
本文利用滇西数字化台网的记录,用谱分析方法对1986年3月13日鹤庆M_L=5.6级地震的序列进行了讨论。提出用应力降/破裂面积来衡量震源体上的应力背景。再根据云南省内20年来M_L或M_S大于5级的地震序列分析发现:对中强地震、尤其是主震余震型地震,大多数在主震前,震源体上会发生一种具有特点的“信号地震”。用信号地震有可能对未来强震的时间、震级特别是地点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578.
一、导言日本是一个城市化国家。虽然城市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约28%,但城市为76.9%的人口提供了居住空间。1985年,652座城市容纳了全国1.21亿人口中的9300万人。城市人口大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几乎全国1/5的人住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里,2/5的人住在10~100万人的城市中。1975~1980年,1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增长率为0.1%。  相似文献   
579.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SPSW)核心筒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破坏概率,使用拉杆模型作为钢板剪力墙等效模型,与已有试验对比验证各参数有效性。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按照场地条件等要求选择11条地震动记录。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损伤指标,对一典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核心筒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得到IDA曲线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到易损性曲线,并计算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结果表明: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此结构处于正常使用状态。8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处于修复后可使用状态。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处于生命安全状态。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该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大于规范建议值,具有较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580.
长白山地区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特征及赋存状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白山地区位于滨太平洋新生代火山区,区内粗面玄武岩广泛分布,面积近20000 km2。该区粗面玄武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很高,如何开采利用不仅取决于其含量,还取决于其赋存状态,但这方面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分析长白山地区火山岩中的主量元素,获得其岩相组成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稀土元素,由此得到其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分级提取实验,初步探讨长白山火山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的岩性主要以粗面玄武岩和粗面岩为主,稀土元素的总量(∑REEs)为211~893 μg/g,其中以粗面岩显著富集稀土元素;粗面岩的δEu为0.06~0.69,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特性,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总量比值(∑LREEs/∑HREEs)为3.80~5.61,反映了该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且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的特性。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为磷酸盐结合态(52.9%~88.5%)、碳酸盐结合态(14.6%~43.8%)、氧化物结合态(6.04%~18.4%),而以硅酸盐结合态和离子吸附态存在的稀土元素所占比例最少。分级提取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提取率为91.1%~108%,表明此分级提取方法适合于火山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分析,为类似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性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