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83.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i)本区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和少数可能为辉长岩,并且大多数可能属于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为扬子陆壳(下地壳)俯冲变质成因,少数可能属扬子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的古洋壳残片;(ii)本区榴辉岩大多具有Nb正异常、K负异常等,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可能性;(iii)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含榴辉岩和变质橄榄岩的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其中除含有扬子俯冲陆壳外,还混有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84.
我国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荣  杨昕  达庆利  韩勇 《地理学报》2000,55(Z1):163-168
为加强防灾减灾的预评估,建立了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统计预测模型.模型由时间序列趋势项T(t)、气候异常影响项P(t)和随机波动项S(t)构成,在用统计资料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1989~1999年直接经济损失,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R2=O.9847,F=150.45).分别选取不同的SAAO/GDPPI比值,用模型对2000年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预测值均比1999年有所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增加农业和减灾投入强度SAAO/GDPPI,可以大幅度减少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5.
海洋动物体石油烃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尚无颁布任何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为了满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的需要,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毒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提出了海洋动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海洋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干重)分别为15、70 和25 m g/kg。  相似文献   
86.
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GIS技术,采用资源丰裕度指数、变异系数、均衡度指数及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5A级景区、4A级景区、3A级景区、所有景区、2A级景区;市际层面,各州市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旅游景区分布最多、丰裕度最高的是成都;四类均衡比系数显示,交通均衡比系数较小,其次是经济均衡比,表明交通和经济因素对四川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经济越发达,交通越通达,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越均衡;在此差异测算基础上,提出四川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7.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其种群数量恢复情况及活动规律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择长江宜昌段江豚活动频繁的葛洲坝下游至胭脂坝江段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6月-2022年5月采用定点目测、水上流动监测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区监测长江江豚的游泳行为,分析长江江豚的活动规律,构建了长江江豚出水头次的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识别影响长江江豚出水头次的关键因素,建立长江江豚出水头次与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葛洲坝至胭脂坝长江干流段监测到最大江豚出水头次为19头次,长江江豚集群规模以2~3头最为常见,占比达58.1%;长江江豚主要表现出4种行为特征,各行为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玩耍>休息>摄食>抚幼。(2)长江江豚在葛洲坝下游近坝区(A区,葛洲坝至至喜长江大桥)出水头次最多,且在秋冬季节累计出水头次多于春夏季节,冬季累计出水头次最高,达252头次。(3)长江江豚出水头次与电站下泄流量呈显著负相关;浊度增大,长江江豚出水的概率减小。本文研究结果对长江江豚生态保护策略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西安周边地区饮用水砷含量及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周边地区11个采样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南部秦岭地区和西安东部的饮用水中砷含量较低,西安西部户县地区砷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达到了0.047 mg/L,已基本上接近了轻度污染的标准.综合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地区砷相对富集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户县地区地处秦岭造山带,位于商丹断裂带以北,岩浆侵入体和金矿床的存在可能是高砷环境的主要原生物源.位于商丹断裂带以南的镇安地区同样岩浆侵入体普遍存在,岩石地层中砷含量相对较高,但秦岭地区饮用水中砷含量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现象,进而说明含金矿床带的存在可能是影响户县地区饮用水含砷量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根据地表测定的产状数据,推测地下地质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是构造地质学中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称为“拉普拉斯法”的新方法。其中,褶皱构造可以作为拉普拉斯法方程边界值问题的解给以确定下来。一个与层面年龄调整和Scalar方法被假定满足这一拉普拉斯方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代表未变形的有序水平岩层的地层厚度(空间尺度)和相对年代(时间尺度)关系的“基准层序”这一溉念。拉普拉斯方程在主要方面(层准函数)的解被固来模拟地质构造。方程中四个系数用最小的二乘法确定。而地质构造是通过解的“构造部分”来描述的。在各不同的标高获得的产状数据被直接用于此种方法中,不用任何修改。而且此种方法很容易扩展到三维问题。对所测数据的完全吻合是通过将基本解的构造部分乘以一个项数与数据数相同的多项式(适合函数)而得到的。重调和函数是适合函数特殊部分有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解。本文以二维问题为例,演示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用途。  相似文献   
90.
日食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我国14个电离层站和1988年3月18日日全食期间两个站的垂测仪和偏振仪记录,并综合50年代以来历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证实:1.E层和F1层光食效应明显,F2层动力学效应显著;2.f0F2存在日食日值大于、小于或等于控制日值三种典型情况;3.TEC食变曲线有凹陷和不凹陷两种典型情况,甚至出现日食日值大于控制日值的异常现象. 本文对F2层和外电离层的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认为:空间等离子体温度急剧下降和沿场扩散是F2层和外电离层日食效应的最主要因素;而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的沿场扩散、“喷泉”效应,热层风和全(环)食带方位是影响位于磁赤道异常区各电离层站日食电离层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