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继锋  鄂栋臣  张胜凯 《冰川冻土》2015,37(5):1150-1159
2007-2012年,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实施了18期空间方向交会观测,解算得到了冰川的运动规律:其整体平均运动速度为0.41 m·d-1,平均流向的方位角为7.01°;总的来说,其冬季和夏季的流速基本相当,但冰川前缘附近的运动在冬季显得更为活跃;冰川横截面上从边缘到中心,流速逐渐增大,流速最大的点出现在冰川中轴线上,流速最小的点则出现在边界附近;沿冰川流动方向,从上游至入海口,流速亦逐渐增大,冰川前缘流速最大,此处有较多的冰裂缝发育.与之前的遥感研究结果相比较,冰川运动比较稳定,流速未发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中山站至A冰穹(Dome-A)考察沿线布设有GPS高精度定位点,通过用高精度GPS静态定位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三期观测数据的处理可知,考察沿线的GPS点以8~25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冰盖边缘方向)流动,越接近冰盖边缘,运动速度越快,最快达到100m/a;而且,冰川整体上以1~5m/a2的加速度流动。同时,由于冰盖的流动,引起了垂直方向0.2~1m/a的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3.
10月27日.国家测绘局党组向局所属各单位党组(党委、总支.支部)和机关各司(室)党支部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结合测绘实际,围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14.
利用GPS研究南极电离层TEC对太阳耀斑的异常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了南极地区IGS站和中山站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太阳耀斑期间的电离层TEC,分析了南极电离层TEC对太阳耀斑的异常响应。  相似文献   
15.
南极测绘     
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站中,考察队测绘班除完成了两栋高架装配式主楼和其它各种工程施工的精密放样外,在站区西山包的天文点上进行了四期多普勒卫星单点定位观测,建立起乔治王岛地区进行测绘的坐标系统。同时,在天文点和位于站区东南处的方位点上也进行了一期卫星联测定位试验。为建立长城站的高程系统,在长城湾岸边设立验潮站,通过人工验潮,确定平均海水面,建立了高程系统的原点,并在站区进行了几何水准联测。为测定站区子午线,进行了天文测量和陀螺经纬仪定向观测。根据地心坐标,用大地主题反解,算出长城站至北京的大地线的方位角和距离,从而使短波通讯天线能够指示北京接收和发射。在站区周围约四平方公里范围内,用激光测距导线和经纬仪交会法布设了33个测图控制点,并测制了一幅1:2000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形图。此外,还对两栋主楼的房屋基础,进行了三次垂直形变监测,和在往返南美洲火地岛的航渡中,进行了乌斯怀亚——长城站——彭塔阿雷纳斯的重力联测。  相似文献   
16.
对南极考察站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发布进行研究,深入解析KML文件,提出多个模型组合发布的方法。基于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数字极地考察站三维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大地测量控制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与施测前后共历经4年方始完成,总控制面积约177.6平方公里。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网分区布设情况及总体平差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过整体平差的结果可以满足1:10000测图的需要。该网也是我国东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基础大地控制网  相似文献   
18.
InSAR用于南极测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6年ERS 1/2tandem方式的雷达影像数据进行了生成Grove山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并与实测的DEM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利用InSAR技术进行南极测图的可行性。试验证明,在南极研究中,InSA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可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冰川动力学、冰貌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开拓、创新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瞄准国际极地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当代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科学研究的最新技术手段,拓展本学科在极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在边缘学科和跨学科渗透应用中去创新,争取在“十五”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东南极格罗夫山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中国南极野外考察队提供DEM卫星影像图,在2002/2003年南极度夏期间,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的大地测量工作者,在东南极Grove山地区,进行了地面控制测量。在覆盖面积达8000km~2的2000多米高的内陆冰盖高原区,在直升机和雪地车的支持下,利用Trim- ble4000ssi GPS接收机,与中山站GPS跟踪站联测,测量了7个GPS控制点,并埋设了永久性测量标志。数据处理采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获得了较好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该地区制图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