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宁远-道县中生代玄武岩中辉长岩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表明辉长岩与寄主玄武岩分属不同系列岩石。辉长岩为偏碱性拉斑质玄武岩的分异结晶产物,类似于似层状基性侵入体。它代表了本区较早的基性岩浆熔融和侵位事件,可能是地洼活动阶段早期的一种深部岩石圈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42.
华北陆块晚中生代(早白垩世)基性火成岩沿着郯庐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区。其西侧(鲁西区)火成岩在主量元素上以高Mg、Fe和低Al、Ti为特征,在微量元素上富集LILE、LREE和强烈亏损HFSE(Nb、Zr、Hf、Ti和P),同时显示出EM1型Sr-Nd同位素组成;其东侧(鲁东区)火成岩则相对低Mg、Fe和高Al、Ti,在微量元素上也表现出LILE、LREE富集和Nb、P亏损的特征,Ti、Zr、Hf异常不明显,并表现出EM1+EM2的Sr-Nd同位素组成。鲁西区基性火成岩源于陆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古老而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鲁东区则为被俯冲陆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作用产物。中生代华北陆下岩石圈地幔性质仍为古老富集型地幔,因此至少在早白垩世前不可能存在地幔柱作用和大规模的下地壳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43.
湘东南汝城地区发育一套由基性玄武岩和中酸性安山质-英安质岩石组成的火山岩建造,属于低钾拉斑系列,该火山岩系中两个玄武岩的K-Ar年龄分别为124.5±2.5Ma和127.6±1.9Ma,属晚侏罗—早白垩世产物。在主、微量元素上两者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安山质-英安质岩石具有高MgO特征,属高MgO岩石,LILE富集、Nb-Ta、Sr-P亏损强烈,(La/Yb)N=6.7~7.9,Eu*/Eu=0.74~0.85,具岛弧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87Sr/86Sr(t)=0.71079~0.71118,εNd(t)=-7.64~-8.16,与adakites高Mg岩石有着明显的差别,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后直接分异的产物;玄武岩LILE富集,Nb-Ta富集,(La/Yb)cn=4.0~4.3,Eu*/Eu=1.00~1.16,具OIB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87Sr/86Sr(t)=0.70812~0.70832,εNd(t)=0.48~1.03,其源区具二元混合趋势,其源区可能是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端员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端员的混合产物。汝城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和高Mg安山质-英安质岩石源区属性的限定及其相互的空间依存关系表明该区晚中生代时有着较薄的岩石圈厚度,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4.
北京西山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都表现出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富集LILE(如Ba、K),亏损Nb-Ta和Th-U的微量元素特征,Sr同位素组成中等富集,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根据其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可以划分两组岩石Ⅰ组火山岩主要为亚碱性玄武岩,高Ti(TiO2>1.7%)、P(P2O5>0.7%),Ⅱ组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和亚碱性玄武岩组成,低Ti(TiO2<1.3%)、P(P2O5<0.5%);Ⅰ组火山岩总体上较Ⅱ组火山岩高相容元素(如Cr、Ni)、REE和HFSE,二者化学成分上渐变演化趋势不明显;Ⅰ组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5939~0.706057,εNd(t)=-7.4~-7.5)与Ⅱ组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5822~0.706697,εNdd(t)=-12.0~-13.5)有明显的差别,以上事实说明两组岩石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对比于周缘地区中生代基性火山岩特征,西山地区南大岭组两组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和Nb/La、Hf/Sm比值都介于华北陆块内部和兴蒙造山带之间,反映了其熔融地幔源区继承了华北陆块内部的EMI型地幔特征外,还很可能受到俯冲板片交代作用的影响,暗示了古亚洲洋板块消减过程对华北陆缘岩石圈地幔的改造作用.其相对Ba-La明显的Th-U亏损,可能暗示早期有古老下地壳组分再循环到地幔源区.结合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沿断裂带局限分布特点和区域早中生代构造-热年代学格架,我们认为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即深大断裂带再次活动,导致软流圈上隆,从而诱发俯冲交代改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45.
总结了近年来Os同位素在示踪大洋玄武岩成因机制及大陆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所取得的新成果和存在的主要分歧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Os同位素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湖南省道县虎子岩片麻岩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道县虎子岩碱性玄武岩中片麻岩包体的岩石化学,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和颗粒锆石U-Pb法测年结果,确定了本区片麻岩包体的变质反应,变质相和原岩类型,恢复了本区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7.
Hoal  KEO 郭锋 《世界地质》1995,14(3):21-27
集中分布于南非金伯利岩和橄榄岩中的石榴石显示出REE正常型和正统曲线型两配分模式。这两种模式被解释为富集HREE的熔体或流体对古老地幔石榴石交代的结果。在本文的模式中,交代作用的进行与石榴石-流体的分配系数KDS的变化相一致,即KDS随着LREE、MREE到HREE的富集系数增大而增,这样将REE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48.
位于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的东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最显著、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同时保存了中国、乃至亚洲大陆最后拼合的地质地球化学记录.这些记录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转型及改造过程.本文将以蒙古东部及中国东北境内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研究为切入点,探讨这一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时间制约和源区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9.
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分布于内蒙古大石寨镇周边的玄武岩喷发时间为(439±3) Ma, 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二叠纪. 该套玄武岩显示出岛弧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Nb-Ta亏损而富集LILE和LREE)以及低放射成因Sr和高放射成因Nd和Hf同位素组成. 在岩石成因类型上包括两组: 第一组玄武岩相对高TiO2, MgO和相容元素而低Sr, Th和类似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现代俯冲带玄武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 (87Sr/86Sr(i)= 0.7028~0.7032,εNd(t) =+9.8~+11.2,εHf(t) = +16.1~+18.4); 第二组玄武岩则低TiO2, MgO和相容元素而高Sr和Th, 略低的放射成因Nd和Hf而高Sr同位素比值 (87Sr/86Sr(i)= 0.7037~0.7038,εNd(t) =+5.7~+7.3,εHf(t)=+12.6~+13.0). 在岩石成因上, 大石寨玄武岩为古亚洲洋俯冲板片交代地幔楔的熔融产物, 第一组玄武岩很可能来源于俯冲流体改造且同位素组成极为亏损的大洋岩石圈地幔源区, 而第二组玄武岩的熔融源区则明显有俯冲沉积物的贡献. 大石寨玄武岩成因提供了早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 其高放射成因Nd和Hf反映早古生代是区域地壳增生的重要时期, 大石寨玄武岩本身为地壳增生的组分之一. 结合本次研究和前人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 建议将前人命名的大石寨组进行解体, 并重新厘定不同时代喷发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0.
湘南中生代橄榄岩包体的Nd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锋  范蔚茗  林舸  林源贤 《矿物学报》1999,19(2):206-209
湘南地区四组中生代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cpx)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橄榄岩包体具极为亏损的Nd同位素组成。其中前三组样品的tDM年龄分别为2.19,1.44和1.83Ga,另一样品93Ti-18则受到后期改造且发生了LREE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