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SEM研究了桥基断裂断层泥的原状显微结构和显微构造、石英碎砾的显微构造、表面刻蚀形貌和结构特征 ,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了断裂的抗震和抗断关键问题 ,其对系统论证在断裂带上建设特大型过江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并为镇扬大桥工程的合理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2.
根据在苏北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调查发现,江苏盱眙南部丘陵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地带,地貌上为典型的封闭式岗地-洼地,在低洼地带发育一种与一般沿海软土有较大区别的特殊软土,具有较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本文针对盱眙特殊软土的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对其矿物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胀缩特性及其击实后的膨胀性和承载强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盱眙软土除了具有一般软土的特征外,还具有粘土矿物、粘粒含量高,收缩性明显,而粘粒主要呈团聚状态,其原状样的膨胀性并不明显、压实后却具有显著膨胀性的特征。这类特殊软土,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路堤边坡失稳、地基不均匀变形和路面因膨胀而开裂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3.
压性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笔者等在贵州普定进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时发现,这一地区向斜轴部有地下河和溶洞发育,有的沿较大规模的压性断层带发育,其走向与褶皱轴线或压性断层走向一致,对此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岩层变形逐渐加大,继而形成构造形迹—向斜构造,同时伴随发育的压性断裂,在其轴部局部应力场作用下,上部继续受压,下部转为拉张,且产生放射状张裂隙;而规模大的压性断层,如逆断层等,其断层带受强烈挤压破碎,具有隔水作用,断层上盘的拖曳褶皱使岩层中张裂隙发育。该类张性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径流和岩溶发育。这是对传统地质构造控制岩溶认识的一个完善和推进。  相似文献   
84.
软土路堤填料二次加灰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江苏高速公路建设中对软土改性处理多采用二次加灰技术,这一处理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软土水分高、土块粉碎困难、掺灰不均、施工速度慢、易造成石灰失效等技术问题,而且可以提高灰土的强度,工程实践表明,其CBR强度可以提高6%~8%。本文就软土改性二次加灰技术的机理作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第一次加灰,石灰消解既可以吸收土中水分,所产生的热量又可以加快水分蒸发,同时Ca离子随水进入黏土矿物颗粒表面进行离子交换;第二次加灰,通过压实使石灰与软土进一步发生离子交换和火山灰反应,形成新的结晶体和结构,提高灰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CMSC型固化剂改良土的新型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北某高速公路沿线特殊软土的特点,采用两种方案按全粉料配料的方法配制CMSC型固化剂,并按一定剂量掺入土中。同时,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因素,针对传统钢制击实筒的饱水条件偏保守的特点,研制了新型击实筒,在新型击实筒内制备试件并养护至规定龄期,采用新型浸水装置饱水,进行贯入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各向饱水条件更接近实际工况,增强了CBR值的可信度。CMSC型固化剂改良土的改良效果优于石灰改良土,且固化剂掺入剂量存在最佳掺量,同时分析了CMSC型固化剂的加固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陕西省大地构造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宝  张宽房  郭超 《陕西地质》2003,21(2):33-38,44
大陆腹地多旋回复合造山地区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主造山期为主体,包含早期残余要素,适当反映陆内构造对本区的改造特点的方法,将陕西省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一级单元、五个二级单元和若干三级构造单元,并对其地质组成和演化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7.
工程场地断裂的正确评价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的基本保证。结合建设中的宿迁三线船闸,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考察和地球物理勘探以及钻探等手段,对通过闸址区而直接影响船闸群安全的场地断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场地条件特点,提出了船闸抗震和抗场地断裂设计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8.
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中为了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城市生活和交通拥挤状况,高层建筑的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同时城市地铁结点工程(车站、特别是换乘站)建设也多采用深基坑施工方法,而且呈现多层开发的趋势,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这一地区广泛分布全新世新近沉积的淤泥质软土,由于其土体的性质软弱,在基坑施工中难度很大,易发生基坑边坡失稳、坑底隆起、突泥突水和支护结构失效等工程地质问题,诱发基坑周围地面沉陷、不均沉降及相邻建筑物开裂、破坏等不良环境效应。本文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不良环境效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基坑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具体处置方案和防治措施,通过软土区实际基坑施工验证,是成功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9.
向地下水注入化学药剂进行修复时,药剂迁移主要集中在渗透性相对较高的区域,致使低渗透区内的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通过注入聚合物(黄原胶)对地下水进行黏度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修复药剂在低渗透区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黏性流体在地层中的迁移特性是该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运用一维模拟柱实验分析了含水层介质对黄原胶流体的阻滞作用,黄原胶注入前后介质的压力及渗透系数的变化以及黄原胶与修复药剂KMnO4迁移同步性。实验结果表明:当黄原胶溶液注入到介质后,介质对黄原胶的阻滞导致其有效孔隙度减小,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后续注入溶液溶质的运移,且介质渗透系数越小,对黄原胶阻滞作用越明显;黄原胶注入导致含水层渗透性降低,流体运移阻力增加,特别是在细砂和粉砂介质中,渗透系数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虽然黄原胶和KMnO4在迁移锋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2 h后迁移速率基本相同,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