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北京地区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波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7月10(简称04710)北京出现了局地暴雨天气.这次暴雨的落区主要集中在城区,由于降雨时间短、雨量集中,给北京城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一次北京城区暴雨.针对这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雷达、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站资料等,结合天气学分析和重力波指数分析方法对暴雨的触发机制和落区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04710暴雨是一次中小尺度天气过程,其中由重力波所激发的小尺度波动对强降雨的产生及其时空分布起主导作用;重力波发生、发展条件与判据的分析显示,强垂直风切变使平均气流中的部分动能转化为扰动动能,促使重力波的产生与传播;重力波通过积雨云团时加快了积雨云的发展,加大了云内上升速度,使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进而触发强降水;天气学分析指出,中层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垂直风切变是触发重力波的主要原因;雷达回波图显示出强降雨的产生、发展及其分布形态与小尺度重力波的分布和传输相吻合.  相似文献   
42.
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虎  熊亚军  付宗钰  扈海波 《气象》2008,34(1):12-17
利用1995-2002的LIS/OTD卫星雷电资料(以下称自然雷电)及1995-2005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雷电灾害资料,对北京市自然雷电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雷电灾害的日变化与自然雷电的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两者不一致处主要与人们的出行生活规律以及电子设备与仪表的启用、关闭等有关.雷电灾害与自然雷电的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秋、冬三季较少,夏季较为集中.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区域分布很不一致.自然雷电较多的北部偏远郊区雷电灾害并不频繁,相反,自然雷电较少的城区反而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域.结合北京市各区县的人口和经济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然雷电只是北京市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之一,北京市雷电灾害的发生还受到人口密度及经济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3.
北京地区对流云天气闪电特征及短时预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蔡晓云  宛霞  郭虎 《气象》2003,29(8):16-20
使用北京地区1999~2001年5~9月XDD03A雷电资料,用雷暴日逐时闪电频数与相应雷达反射率因子叠加的方法,寻找对流天气闪电分布特征。根据闪电轨迹推断对流天气中小尺度系统活动。  相似文献   
44.
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地区冬季降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北京地区城市化程度将城市化进程分成两个时期: 即以1980年为分界点, 将1961~1980年划分为城市化慢速期, 1981~2000年为城市化快速期. 利用北京地区14个标准气象站40 a的降水量资料. 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北京地区冬季降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系统性的变化; 城市化缓慢期, 北京地区南部为降水相对较多地区, 北部为降水相对偏少地区; 城市化快速期, 相对降水量的分布正相反, 南部地区变为降水相对较少地区, 而北部变为降水相对偏多地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北京冬季“城市热岛”和“城市干岛”效应增强, 加速了云下降水物的蒸发过程, 使城区及南部地区的降水相对减少. 这可能是造成北京冬季降水分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5.
文章简要的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质概况,对盆地北部多种能源矿产组合类型进行了概略分析,并对多种能源矿产富集成矿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多种能源矿产富集成矿机理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们普遍存在含矿层位联系密切、空间分布复杂有序、赋存环境和成矿作用有机相关,是相互关联的矿产,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气候变化的结果;需强调的是还原性矿产在盆地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使铀得以长期保存,为后期铀成矿提供了基础的铀源.  相似文献   
46.
葛永慧  郭虎 《测绘通报》2002,(Z1):53-54
提出一种新的BMP图像的显示方法.特别是当图像较大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图像的显示效率较常用的显示方法快,解决了显示较大的BMP图像速度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位于苏尼特左旗东部的东苏二长花岗岩是索伦缝合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硅(SiO_2=69.76%~75.58%)、高碱且相对富钾(K2O+Na2O=6.99%~9.16%,K2O/Na2O=0.70~1.69)、相对富铝(铝饱和指数A/CNK=1.04~1.13)、高TFeO/MgO值(3.43~11.26)、贫镁(MgO=0.08%~0.50%)的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相对富集轻稀土,Ba、Sr、Nb、Eu强烈负异常,Rb、Th、Ta等不相容元素富集的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均表现出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获得206Pb/238U值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21.5±0.81 Ma(MSDN值为0.57),表明该岩体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地球化学信息可以判断该东苏花岗岩为后造山伸展阶段长英质地壳物质(变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亚洲洋演化的结束,索伦缝合带在晚三叠世的碰撞已达末期。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武川县赵井沟铌钽矿是新近取得勘查突破的一例大型铌钽矿床.矿体赋存岩石为含天河石钠长花岗岩,其次为花岗细晶岩、云英岩及天河石花岗伟晶岩.运用LA-MC-ICP-MS法对矿区钠长花岗(细晶)岩脉、正长花岗岩中的独居石、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同时对石英-黑云母脉中的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4件独居石的LA-MC-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24±2 Ma(MSWD=2.9,n=27)、124±3 Ma(MSWD=2.0,n=46)、121±1 Ma(MSWD=3.3,n=43)和124±2 Ma(MSWD=3.2,n=12),1件锆石的LA-MC-ICP-MS U-Pb年龄为125±1 Ma(MSWD=1.6,n=18);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3.84±0.79 Ma(MSWD=3.31),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134.55±0.79 Ma(MSWD=1.93),反等时线年龄为134.58±0.80 Ma(MSWD=1.99),这些年龄限定赵井沟铌钽矿形成于早白垩世.综合分析表明,燕山期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铌钽成矿期,赵井沟铌钽矿是燕山期伸展体制下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二类典型天气形势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北京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京发生PM10重污染的天气形势。研究表明:1)虽然北京地区PM10重污染(API指数3级以上)每年只有10 d左右,但与之关联的轻微或轻度空气污染(API指数3级)天数,却可能占全年3级污染总天数的40%-50%。因此,分析研究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对于空气污染的预警预报以及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通过海平面气压场的主观分析,确定了二类北京PM10重污染的典型天气形势,即高压南下东移阻滞型和与北上台风(或热带低压)相关联的弱高压控制型,并指出了后者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对开展北京空气污染预报和污染控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通过在已知矿体上的物探方法试验,论述了CSAMT、SIP、TDIP3种方法的物探异常特征和找矿效果,分析了TDIP法因地形影响因素带来的异常空间错位。SIP和TDIP法可较为准确的确定激电异常的平面位置,消除地形影响因素。结合视时间常数和视频率相关系数的异常特征反映,能有效地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CSAMT法能清晰地反映出激电异常和其围岩的电阻率特性。研究成果表明,本区矿致异常特征为低电阻率、高充电率、大时间常数、低频率相关系数。3种方法相结合,可准确判定异常体的位置、深度、倾向。多种参数相互佐证,可降有效降低多解性,为下一步地质工程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