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1篇 |
免费 | 856篇 |
国内免费 | 11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0篇 |
大气科学 | 1942篇 |
地球物理 | 455篇 |
地质学 | 3467篇 |
海洋学 | 377篇 |
天文学 | 216篇 |
综合类 | 205篇 |
自然地理 | 4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682篇 |
2013年 | 271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710篇 |
2001年 | 1865篇 |
2000年 | 360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主要分析了数字正射影像图变形产生的原因、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作者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提出了几种在首先保证平面精度的基础上对变形问题的避免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天然叶蜡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呈消长关系;<400℃热处理时A和B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强;900℃时A消失,B的强度远远大于原样中的A;C附有超精细结构谱(g″=2.04,g┴=1.96,A″≈A┴=19.5×10^-4T),C在热处理时呈现复杂的变化。结果表明,A吸收带属于叶蜡石八面体AI(Fe)-O4(OH)2中的Fe^3 ,B吸收带归于八面体AI(Fe)-O2(OH)4中的Fe^3 ,C吸收带是无机自由基(如AI-O^-Si)和有机自由基的叠加谱;900℃热处理后八面体层中配位发生了变化:AI(Fe)-O4(OH2)→AI(Fe)-O5 H2O↑,AI(Fe)-O2(OH)4→AI(Fe)-O4 H2O↑;类质同象置换AI^3 的不仅有Fe^3 ,而且有Fe^2 离子。 相似文献
54.
武山铜矿北矿带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铁、金成矿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武山铜矿北矿带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沉积成因系列与热液成因系列两大类,从而进一步证明武山铜矿北矿带为在正常沉积基础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55.
本文采用凉山州17个国家气象站1971~2017年的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月、季、年不同时间尺度下凉山州SPEI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状况,并以西昌气象站为代表进行了SPEI干旱指数的突变性M-K检验。结果表明:(1)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凉山州干旱发生程度;(2)凉山州干旱的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总体偏旱,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则相对较为湿润;(3)凉山州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不均,中部干旱发生频率高于北部和南部地区;(4)西昌市近30年来干旱总体偏轻,最近一次干湿突变发生于1987年;⑤各季节最近一次由干转湿的突变点,冬季在1999年、春季在1996年、夏季在1994年、秋季在1991年,呈逐季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Spectroscopic Study of Natural Diamond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 has become clear in recent years that the important substitutional impurities in diamond are nitrogen,hydrogen and boron(Bibby,D.M.,1982).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amond are determined by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occurence of nitrogen based on which diamonds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The well-known experiments concerning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ms the origin of diamond.by Evans.T.Et al.(1982) have provided a theoretic basis for the origin of diamond.Since 1979,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diamonds from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UV-visible and IR spectrophotometer,EPR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techniques.We have conduct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cathodoluminescence techniques.We have conduct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diamonds in China and studies on the forms of nitrogen and hydrogen,the radiation damage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diamonds in china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7.
目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数据处理多以测线(断面)进行,以二维反演断面图作为成果输出,难以清晰、直观地显示三维地电结构的分布特征。以内蒙古哈达门沟CSAMT二维勘探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前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采用插值方法得到哈达门沟三维地质体模型,实现了多角度、多层面展现地下地质体的分布特征。应用这种三维可视化手段能较好地反映异常区域的分布、空间位置与形态,通过对良导体和相关构造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基本勾画,对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较好的找矿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