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1004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南海头足类资源丰富 ,文献报道的种类有 89种。在水深 40m以浅海域分布数量较多的种类为杜氏枪乌贼Loligoduvaucelii(Orbigny) ,在水深 40m以深海域分布数量较多的种类为中国枪乌贼L .chinensis(Gray)。渔汛期为夏、秋季。统计历年生产资料表明 ,头足类的年产量和占渔获物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底拖网捕捞技术的提高 ,头足类的密度指数有所增加 ,但并不说明头足类的资源就很丰富。若不注意合理开发利用 ,将导致头足类资源的衰退。限制和废除损害头足类资源的渔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2.
基于2008-2010年浒苔发生的事实,着重分析研究了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对浒苔生消的影响。分析表明,5月上旬浒苔生成时,其发生地附近江苏近岸平均日照时数85.2h,比常年偏多14.7h;6月下旬浒苔覆盖青岛海域的面积一般在400~800km2,影响较明显,此时青岛平均日照时数74.3h,比常年偏多8.2h,表明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加强,适合浒苔生长繁殖。5月中旬江苏近岸降水量39.6mm,比常年偏多13.7mm,加快了浒苔生长发育;青岛近海浒苔大面积发生时,降水量是由5月中旬29.8mm转为6月下旬8.7mm(光照充足),再到7月上旬63.0mm,呈从偏多到偏少再到偏多交替出现。降水偏多促进了浒苔大发生。  相似文献   
123.
卫星遥感观测是研究海洋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观测周期和天气影响等原因,观测数据经常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使得遥感数据在海洋环境连续变化的应用研究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插值方法(DINEOF)重建缺失的遥感观测数据.首先,基于Sea Wi FS(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MODIS-Aqua(2002年7月至2014年12月)和MODIS-Terra(2000年2月至2014年12月)三级叶绿素a月平均数据产品,按像素点平均的方法组合成原始资料集;其次,利用DINEOF方法重构该资料集的缺失部分,从而得到完整的1998~2014年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月平均数据集;再通过分析重构影像与原始资料的时空误差和验证重构影像的时空变化特征等方法,评价了所用算法和重构数据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遥感组合数据,采用DINEOF方法重构的叶绿素a遥感影像,能够有效地反映研究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还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先验信息,且重构精度高,能有效重构大面积缺失的影像数据资料,为探索海洋环境和生态的长期变化规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4.
利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NERA-GOOS海温数据,首先分析了1949-2019年在青岛登陆的四个热带气旋特征,然后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山东半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1949年以来有4个台风于8月以登陆北上和登陆转向路径在青岛登陆,其在中...  相似文献   
125.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数量锐减已成为濒危物种。该研究基于北部湾沿岸滨海湿地中华鲎种群调查,利用中华鲎幼鲎栖息地主要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探讨中华鲎幼鲎对资源利用情况及其与各物种之间竞争强弱,进一步采用种间联结性探究中华鲎幼鲎与各物种竞争情况。结果表明:(1)中华鲎幼鲎在底栖群落中属于广生态位物种,其生态位宽度最大(4.252 2);(2)中华鲎幼鲎与各底栖生物均有一定程度生态位重叠,其中与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生态位重叠高达0.837 5;(3)中华鲎幼鲎与短指和尚蟹种群动态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种群规模在西背岭和三娘湾地区呈此消彼长状态,自然补充量减少是限制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生态位分析表明,中华鲎幼鲎可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指示物种,建议以中华鲎为旗舰物种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宣传。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将WOD13(World Ocean Database 2013)中营养盐(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的观测资料重新构成1°×1°的气候态平均场,结合Argo气候态月平均混合层深度数据,对西北太平洋混合层内营养盐浓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层内的营养盐平均浓度在30°N以北海域均沿纬向分布,且浓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夏季相比,在日本海和日本以东寒暖流交汇处的混合层内,冬季营养盐平均浓度明显增加;在黑潮主流及其附近海域,冬季营养盐平均浓度略有增加。根据混合层内营养盐总量的冬夏变化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类型:冬季增加型、冬季减少型、冬夏不变型Ⅰ(垂向分布不变)和冬夏不变型Ⅱ(垂向对流补偿)。仅靠生物生化作用和垂向混合是无法完全解释这些变化的,海流的水平输运也会对混合层内的营养盐供给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为了对海外站点和无人值守望远镜进行动态监测,判断望远镜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提出了一种联合使用天文定位数据和轴系定位数据对望远镜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的方法。该方法对观测得到的天文定位与轴系定位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数据的误差范围,判断望远镜的工作状态。利用该方法对亚太地基光学空间物体观测系统项目位于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两台15 cm地基光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其中1台15 cm望远镜轴系定位中方位角存在较大误差,误差在上百角秒,设备存在问题。通过对比此设备在国内与国外两地观测数据的误差,确定了出现问题的时间和地点。观测站工作人员对望远镜出现问题的报告印证了分析结论,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是印尼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气产区,由于勘探程度高,近十年来勘探成效差,盆地油气发现进入瓶颈期。为了指明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勘探方向,以盆地带构造演化为主线,以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构造特征、构造对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苏门答腊盆地带有利勘探领域。根据构造特征分析,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可划分为近岛弧带、中央反转带和远岛弧带3个构造带。近岛弧带以继承性隆起为构造特征,油气主要通过断裂垂向运移,聚集在局部构造高部位生物礁和背斜之中,近岛弧带为旁生侧储型成藏模式,基底潜山圈闭是近岛弧带未来的勘探方向;中央反转带构造样式为挤压反转的半地堑、铲式正断层,中央反转带油气来自底部深凹陷,上部多层系做储层,垂向断层或侧向砂体发育,沟通烃源岩与圈闭,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成藏条件,为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该带基底潜山圈闭和源内构造—岩性圈闭也具有较好的烃—运—储匹配关系,可能形成好的油气藏;远岛弧带以单斜构造背景为主,局部发育深洼陷,远岛弧带局部洼陷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该构造带钻井揭示了地层超覆油气藏,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尚存在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9.
陈大舜教授基于“杂合以治”理论,在杂合各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实行和法论治,有较好的临床优势,疗效肯定。本文从杂合为和法均治、和法复治、和法轻治、和法预治、和法综治5个方面来系统阐述陈大舜教授和法论治的特色。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0.
利用初沉池污泥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可实现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可解决污水处理中碳源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在C/N为9,8,7,6,5,4,3的条件下,探究了NO-3—N和NO-2—N浓度在反硝化进程中的变化,以及SCOD、VFAs、蛋白质和总糖的利用效率,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结合积分区域法(FRI),分析进出水中各类有机物组分所占比例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最佳C/N为5,此时NO-3—N的去除率为98.7%,出水中NO-2—N浓度仅为0.2mg/L,SCOD浓度仅为38.2mg/L。初沉污泥发酵液含有大量的VFAs,利用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