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9篇 |
免费 | 420篇 |
国内免费 | 3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6篇 |
大气科学 | 353篇 |
地球物理 | 433篇 |
地质学 | 1202篇 |
海洋学 | 206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自然地理 | 2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8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近40a来新疆地区冰雪径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分析了新疆地区 33条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 5 0~ 80年代的径流资料和 84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资料 ,以 1 980年为界 ,通过对比前后两时段的水文气象特征的变化结果 ,表明尽管 80年代以来 ,春季气温升高并不十分明显 ,但大多数河流春季径流却明显增加 ,平均增加约 1 0 % ;特别是山区融雪最盛的 5月份 ,径流增加最为显著 ,平均增加 2 0 % .与此相反 ,6月份径流普遍减少 ,平均减少约 5 % .从全年及整个夏季情况看 ,径流变化与流域冰川覆盖率没有直接的响应关系 ,但在冰川消融最强烈的 8月份 ,径流的变化与冰川覆盖率存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反映出气候变暖引起冰川径流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2.
863.
864.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由于长期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水源而引发的地方性疾病,其流行原因主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生存环境等因素,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发生的地质环境特征,探讨了地氟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改水建议。 相似文献
865.
本文利用1987、1997和2007年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以玉树藏族自治州为例,研究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减少,农田和荒地增加;草地斑块的分布越来越分散,斑块面积减小。草地和森林植被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主要的植物资源景观,草地的连通性比较高;人为干扰和气候的变化是研究区景观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该区域生态保护对策的制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的指导。 相似文献
866.
GIS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是大型企业和部门开发信息系统软件,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很好思路。本文介绍了某部基于GIS的通信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的设计思路,主要功能实现方式,应用情况,并对存在不足提出了改进的设计。 相似文献
867.
大力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及应用,切实提高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找矿突破效率,一直是铀矿勘查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近十多年来,我国铀矿勘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尤其是高光谱遥感技术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与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国产航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阐述了我国铀矿勘查"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方法,总结了其在不同类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助力推进铀资源"摸清家底"工作,提出了"实施我国铀资源调查高光谱先锋行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68.
869.
以流花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抽提物GC、GC/MS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运动史、地层水动力特征等,分析了该区埋藏酸性流体的成因与来源,探讨了"白垩状"灰岩的形成以及该区的埋藏酸性流体溶蚀模式。研究认为,埋藏酸性流体主要来自惠州凹陷文昌组烃源岩热演化成因有机酸,原油生物降解成因有机酸,岩浆活动生成的CO2等酸性流体。"白垩状"灰岩是在活跃油田底水环境下,主要由有机酸性流体长期溶蚀、浸泡和淘洗作用的结果。埋藏酸性流体以东沙构造运动形成的深大断裂及伴生的复杂裂缝网络为运移通道和物质交换空间,在流花低势汇流的强水动力条件下,与碳酸盐岩发生强烈的酸—岩反应,造成地层溶蚀垮塌,形成了现今流花地区灰岩坑的分布面貌。研究还排除了该区灰岩坑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溶蚀作用成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