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327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1073篇
海洋学   218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一.前言用望遠鏡直接觀測太陽,可以看見被激發在它光球上的現象——這首先是黑子,然後是光斑與米粒。在日全食的時候,可以看見日珥與色球層,至於作無食觀测時,必須特殊的光譜儀器。日冕僅在日全食的時候,才能看到。 這本指南具有給予指出太陽光球層觀測的目的,并結合那些儀器的裝置,能  相似文献   
102.
秦岭为我国气候分界线和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太白山为其最高峰,了解太白山区域的过去干湿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机制研究和未来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秦岭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树木年轮资料及其附近的宝鸡、眉县气象站1959—2016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重建了1852—2016年春季(3~5月)SPEI值,分析了近165 a太白山春季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春季气候限制;与春季SPEI值相关性最高,达到-0.72(P<0.01),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1.8%(调整自由度后为51.0%)。(2)重建结果表明,近165 a来,有29 a春季为湿润年份,有23 a春季为干旱年份,分别占比为17.58%和13.94%。极端干旱年份为1892年、1929年、1945年和2006年,极端湿润年份为1881年、1921年和1990年,其中1892年(-1.73)和1881年(1.53)分别为最干旱和最湿润的年份。(3)重建结果得到了周边地区干湿变化重建结果和历史文献灾害记载的验证;太白山地区干湿变化可以准确表征大区域干湿变化且存在2....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中亚地区的强生态脆弱性、高敏感性特征,有必要开展广域、长期的植被覆盖监测以匹配"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鉴于此,联合Landsat 5和Landsat 8卫星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理空间数据云计算平台,估算了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共12期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中亚地区植被覆盖总体水平较低,但也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多数区域植被覆盖趋势较为稳定,哈萨克斯坦丘陵、费尔干纳盆地等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乌拉尔河流域和锡尔河流域等区域植被覆盖趋势为负。(3)植被覆盖度时序特征上,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总体植被覆盖度累积增加3%,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被覆盖分别增加3.96%和5.86%。(4)裸土区呈退缩趋势,面积总计减少25.9×104km2,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范围在呈现出的振荡式增加。研究结合遥感大数据和地理云计算对中亚地区进行区域尺度的植被覆盖动态监测,能对中亚地区生态评估和演替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和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在统计了大量强震记录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双规准加速度反应谱和双规准速度反应谱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得出了定量分析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双规准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段有很好的统一性,而双规准速度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统一性较好,这种规律性对于认识地震动的特性、改进抗震设计反应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郭铁龙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3):1085-1103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构造运动与介质变形强烈,然而由于地震观测数据不足,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本研究使用西藏地区的地震台网(2009年5月—2017年5月)的观测资料,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青藏高原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固定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可用于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的近场地震事件记录稀少,本研究采用地震事件的单台定位技术,对公开的地震目录里没有震源深度数据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约束,并引入微震模板匹配定位方法,对连续地震波形进行检索,识别出地震目录里遗漏的新的微震(小地震)事件波形.微震识别获得的新地震事件记录是地震目录里报告的地震事件记录的大约6倍,用于补充研究区的剪切波分裂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快波偏振方向,证实微震识别获得的数据极大地增加了有效数据的数量,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班公—怒江缝合带之间的拉萨地块东部地区,台站的快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主要受区域应力场影响,快波偏振方向主要是NS或NNE方向,表明了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但个别地震台站(当雄台)快波偏振方向受原地主压应力影响,其快波偏振方向既不平行于断裂走向也不平行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揭示出地壳介质的局部变形导致的局部应力方向不同于青藏块体里的其他地区.研究区西部的改则、普兰和研究区北部的双湖,快波偏振方向显示与断裂等构造走向一致的特点.研究区东部的昌都和察隅,快波偏振方向除了与断裂走向(或构造线)一致,还与地表运动的方向相同,揭示了青藏块体东部的深部物质可能的运移方向.这个现象虽然还需更多的研究证实,但这个发现的重要启示是,地震各向异性结合地表变形可用于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6.
模糊地理实体不确定性综合描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二型模糊的角度讨论了模糊地理实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空间数据的位置误差,利用模糊集的λ-截集和圆误差带模型推导了模糊地理实体隶属度的误差模型,并给出了隶属度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提出了用隶属度误差立方体来综合描述模糊点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7.
在本研究系列的前四篇中,我们就河水中溶解硅酸盐在河口转移机理问题,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指出河口溶解硅酸盐在一定的水文与地理条件下是有明显转移的,不仅通过生物转移,且包含有相当程度的化学转移,因而,提出了“溶解硅酸盐在河口区水体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河、海水混合时新生成的Al(OH)3与Fe(OH)3等水合氧化物对它的吸附,再逐步经过结构重排转化为不溶性的自生硅酸盐矿物,下沉海底”这一地球化学图象.在测定这一过程的吸附热时,我们又发现在氯化镁溶液介质中吸附热特别高,说明镁离子可能参与了这一化学吸附过程,而成为新自生硅酸盐中的一个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空间上分异形成不同的构造区和构造带;时间上演化显示出不同的构造阶段。“区划性”和“阶段性”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本文将着重讨论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在时间上的演化。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具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仅限于地壳,而且扩展至地幔一定深度;它不仅现代存在,而且地史上各个时代都有显示。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实质上就是洋壳与陆壳的相互转化,其演化的基本特征是开裂与聚合有规律地出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海城大地震前、后小地震的波谱变化。对ML=2.5—3.9级小地震引入修改的平均断错概念:F'=ML-logS,结果表明:大地震前F'约3.0,大地震后约2.5。此外,采用公式logM0=1.7ML+15.1测定地震矩,并用△σ=CM0/S3/2测定应力降,结果为:前震应力降为数巴,余震应力降为一巴以下。  相似文献   
110.
8月16日,在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后坡通往山顶的小道上,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将木板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推着笨重的卷扬机,在所长康向明的指挥下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