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质学   7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岩浆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黑云母是岩浆岩和斑岩型矿床中重要的含水铁镁质成岩硅酸盐矿物。黑云母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地指示岩浆性质、热液蚀变以及成矿过程。文章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黑云母矿物化学在黑云母分类、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氧逸度等方面的应用,对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卤素和卤素逸度评价岩浆热液过程,成矿潜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了最新的找矿矿物学证据。并提出了黑云母矿物化学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铜钼元素分离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藏甲玛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目前勘查程度最高、第一个规模化开发的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主要由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斑岩钼(铜)矿体以及角岩铜钼矿体构成。文章以甲玛矿床角岩矿体和斑岩矿体中典型的"上铜下钼"现象为切入点,借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测试、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甲玛矿床铜钼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物化条件差异及微量元素迁移行为。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铜矿化阶段流体温度(大致在235~451℃,主要集中在340~380℃之间)总体上大于钼矿化阶段流体温度(大致在213~500℃,主要集中在310~360℃之间),但两种成矿流体的盐度大致相似,主要位于18%NaCleqv与30%NaCleqv这两个区间,缺乏盐度中间过渡区,说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测试结果表明,Cu矿化阶段的流体氧化性较Mo矿化阶段更强,而Mo矿化阶段流体略呈还原性。单个流体包裹体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显示,Cu、Au、Fe、Mn、S、As等元素主要在气相中广泛分布,而Mo则主要残留在液相中迁移富集。因此,本文认为甲玛矿床中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呈现"上铜下钼、早铜晚钼"现象,主要由铜、钼元素本身的物化性质,含矿岩浆性质和侵位顺序与深度,以及含矿岩浆后期所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的氧化还原性以及其中S含量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3.
脉状铅锌银矿(化)体及脉状独立金银矿(化)体通常分布在斑岩-夕卡岩铜钼金矿床外围,是斑岩-夕卡岩型矿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斑岩-夕卡岩矿床系统的一个重要找矿标志。这种类型矿床实例在国内外已屡见不鲜,如长江中下游铜陵铜多金属矿床(毛景文等,2009),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毛景文等,2010),美国犹他州  相似文献   
64.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超大型斑岩矿床,其各个方面都是地质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其它典型斑岩矿床不同的是,甲玛斑岩矿床剥蚀程度低,顶部角岩矿体保留完好,并富集巨大的资源量。目前对甲玛矿区的角岩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①角岩的基本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65.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夕卡岩型铅锌矿的控矿条件包括:①地层条件: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黑色碎屑岩系与碳酸盐岩的层间构造带内,或呈透镜状产于碳酸盐岩中;②岩浆岩条件:夕卡岩铅锌矿通常与斑岩型铜钼矿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矿床成因上有紧密联系,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和镜下鉴定手段对矽卡岩矿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甲玛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结合前人对矿区矽卡岩、围岩和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代学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系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交代大理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7.
68.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系统黑云母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公益性研究与商业性勘查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文章以不同产状黑云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矿石光薄片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等系统研究矿区黑云母特征。黑云母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原生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落于黑云母分类图中富镁黑云母和金云母区域,岩体中的黑云母偏向于富镁黑云母,具有富镁特征。与原生黑云母相比,角岩中的热液黑云母具有w(Mg O)、w(Cu O)升高,w(Fe OT)降低,Fe2+和Fe3+分异程度增大的特征;岩体中的热液黑云母w(Ti O2)小于3%,w(Al2O3)大于15%,具有低钛、高铝的特征,w(Mg O)、w(Cu O)升高,w(Fe OT)降低的特点。花岗斑岩中原生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变化在730~750℃,logf(O2)较高(变化范围-13.0~-11.5,logf(O2)Fe2O3-Fe3O4),属于造山带钙碱性岩系,具壳幔混源的成因特点。与原生黑云母相比,角岩中热液黑云母Fe2+/(Fe2++Mg2+)比值均一程度低,且Fe3+/Fe2+比值显著升高,甚至部分热液黑云母不含Fe2+,指示岩浆-热液流体体系逐渐向氧化态过渡,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对于热液黑云母所在的岩矿石样品,矿化作用的强度与黑云母的Cu O呈正相关,对成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进一步探讨扎西康矿床的成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矿床中的闪锌矿进行了稀土、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的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型总体呈明显右倾,有明显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Fe、Mn、Cd、Cu等,贫In、Ga、Ge、Tl等元素,Sn、Pb、Ag含量变化较大,与岩浆热液成因的闪锌矿相似,同时闪锌矿的ln Ga-ln In、Zn/Cd-Se/Te-Ga/In等成因判别图解中也清晰显示其为岩浆热液成因,说明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可能与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