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1篇 |
免费 | 519篇 |
国内免费 | 3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0篇 |
大气科学 | 308篇 |
地球物理 | 415篇 |
地质学 | 1099篇 |
海洋学 | 217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222篇 |
自然地理 |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8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落家河铜矿位于中条裂谷东南部的构造-剥蚀天窗内,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西阳河群安山岩覆盖区下部的宋家山组沉积-火山变质岩系中.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空间位置与矿体共生的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以探讨落家河铜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落家河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按相态主要分为纯气相包裹体(Ⅰ型)、纯液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Ⅲ型)、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Ⅳ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Ⅴ型)五种类型.矿体上部石英脉中主要为Ⅱ型和Ⅳ型包裹体,矿体下部石英脉中主要为Ⅴ型和Ⅰ型包裹体,且两种包裹体紧密共存,体现了沸腾包裹体组合的特征.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原生的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Ⅳa型)具有CaCl2-NaCl-H2O体系(Ⅳa1型)和NaCl-H2O体系(Ⅳa2型)两种流体体系,其均一温度分别为100~208℃和151 ~ 306℃,盐度为10.2%~20.4% NaCleqv 和3.4% ~ 15.1% NaCleqv,分别对应矿体上部和下部石英脉,显示出热卤水和岩浆热液两种不同的流体来源.Ⅴ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5~300℃,盐度达30.7%~ 38.2% NaCleqv.研究结果显示,热卤水和岩浆热液的流体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前者是古海水在花岗岩侵入体的驱动下形成对流循环并从火山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形成的含矿热卤水.热卤水在沿断裂通道上升过程中由于降温、减压使成矿物质沉淀;后者主要是从岩浆中分离出的中温中盐度流体,它在到达断裂通道时由于压力骤降发生流体沸腾作用,并产生矿质沉淀.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是水,含有少量CO2.结合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热液通道、驱动机制和成矿流体特征,作者认为落家河铜矿可能是一个前寒武纪海相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52.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诺尔特地区新发现的斑岩铜矿。矿区内发育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为了确定矿区侵入岩成因及其与铜矿化的内在关系,对矿区内发育的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富硅和碱,铝含量中等,属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样品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Sr和重稀土元素,指示其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这些岩体是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交代上覆地幔楔后,在上升过程中经分离结晶作用后的产物。与典型的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形成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小土尔根地区有形成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53.
本文依据自然电位、视电阻率、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声波等测井曲线, 并结合粒度特征, 将渤海湾北岸的BG10孔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为6个地层组合, 自下而上依次为: 地层组合Ⅰ, 埋深513.5~600.0m, 年龄为2.9~3.6Ma, 受构造控制, 自下而上发育湖泊相、泛滥平原和河流相, 显示盆地被充填的沉积模式; 地层组合Ⅱ, 埋深346.8~513.5m, 年龄为1.5~2.9Ma, 受气候变化控制, 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和湖相的交互沉积; 地层组合Ⅲ, 埋深274.0~346.8m, 年龄为1.4~1.5Ma, 构造作用增强, 发育曲流河-辫状河道相; 地层组合Ⅳ, 埋深161.2~274.0m, 年龄为0.78~1.40Ma, 以海陆交互的沙咀为间隔, 包括两套湖相地层, 下部湖相地层反映了气候作用下的盆地充填模式, 上部湖相地层则显示构造分异后盆地的充填特征; 地层组合Ⅴ, 埋深122.4~161.2m, 年龄为0.20~0.78Ma, 构造稳定期, 气候控制山地和盆地河流发育, 从而形成曲流河相; 地层组合Ⅵ, 埋深4.5~122.4m, 年龄为0~0.2Ma, 气候和构造控制下发育湖相和海相交互地层。 相似文献
54.
以济南市区及郊区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降低了土壤活性。济南市土壤动物各类群的数量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土壤原生动物数量与Co、Ni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土壤线虫数量与Cu、M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旱生土壤动物数量与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具有不利影响,土壤线虫是耐污种类,旱生动物多为不耐污种类,土壤线虫与旱生动物密度之比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生物学指标。通过对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与土壤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找到了重金属的敏感生物指标:Pb污染的生物学指标为土壤线虫;As污染的生物学指标是真菌PLFA含量等,用土壤生物作为敏感、快速的重金属污染生物毒性的指示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热液型铀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冀北-辽西、大别山北缘、长江中下游、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云开、东南沿海8个火山-侵入岩带和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霞、赣杭、武夷山、桃山-诸广、郴州-钦州、湘中、雪峰山-摩天岭9个热液型铀成矿带以及满洲里-额尔古纳、扎兰屯、伊春、金寨、天目山5个铀成矿远景带;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250~230Ma、228~205Ma、195~175Ma、165~150Ma、145~130Ma、126~115Ma、110~100Ma、97~80Ma 8个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和早期深源高温、晚期浅源低温两个成矿系统,深源高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1个矿床式,浅源低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5个矿床式。勘查成果显示,热液型铀矿对岩浆岩的岩性岩相没有选择性,但与特定时期的岩浆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三叠纪花岗岩中,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中,而且晚期高侵位小岩体或火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 相似文献
58.
59.
前言我們所研究的宇宙尘主要是一些粒径小于1毫米的、不透明并带閃亮光泽的強磁性球体。它們的球度很高,有时甚至接近于理想的球体。在矿物組成上宇宙尘主要由磁鉄矿及磁赤鉄矿組成,在其內部常有由Ni、Fe組成的球形鉄心。在化学組份上主要由Fe及Ni組成,另外还有相当量的Co及Cu,Mg一般都存在,多半不含Al。它們Fe、Ni的含量一般是自中心向外逐步減少。它們的Ni/Fe比值高也是一項主要的鉴别标志。宇宙尘与一般隕石的区别是其Ni、Co含量更要高些。 相似文献
60.
去年以来,宁陵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上半年该县通过招商引资签订合同金额9.7亿元,其中到位资金5.6亿元。经济发展必须以土地为载体,但国务院实行“三个暂停”,对占用农地实行了“急刹车”。该县国土资源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国有破产企业的闲置用地上,采取“提前介入、主动参与、密切配合、积极引导”的方式,深入挖潜,盘活存量,鼓励投资者在倒闭企业的土地上建厂兴业,走出一条集约用地的发展道路。一年来,先后有五家企业在闲置多年的土地上建起了新厂,共节约土地240多亩,安置下岗职工1000多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