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华北石炭纪含铝建造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在铝土矿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显微成因结构类型。依据这些标志提出了一个铝土岩的沉积学成因分类。并划分了主要微环境的铝土岩微相类型。作者鉴定出四种铝土质沉积序列。综合上述研究,作者建立了华北石炭纪铝土矿沉积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风暴浊流对铝土矿形成富集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3-J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1L-J2),SE-NW向挤压(K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Al2O3、K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换和改造阶段,包括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和晚期的伸展断陷盆地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北武夷蔡家坪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床赋矿围岩为侏罗系水北组(J1s)、漳平组(J2z)砂岩,铅锌矿体多产在断裂旁侧破碎带及流纹斑岩与砂岩接触带.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区主要金属硫化物进行了细致研究.初步将成矿过程划分为沉积成矿期、岩浆热液期与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包括中...  相似文献   
45.
南黄海夏末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95年9月利用日本《神鹰丸》号调查船在黄海32°00'–35°00'N,122°00'–127°00'E海区的19个站位上进行的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叶绿素a含量的调查资料,探讨南黄海海区夏末初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平面分布、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与海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每个测站上作垂直取样,表层水用圆塑料桶取自海表面,深层水用日本提供的专用采水器采集,取出水样立即量取200ml,用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浓缩,并加入2%的饱和碳酸镁溶液,防止叶绿素脱镁,然后保存在冰箱内(-1°C),用冰桶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将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入闪烁瓶内加入10ml 90%的丙酮溶液,在冰箱内提取24h。用萃取荧光法测定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14mg/m3,其变化范围为0.10–7.76mg/m3,最高值在次表层。(1)平面分布:各层次平面分布特征差异较大。33°00'–33°30'N之间叶绿素a含量均较低,低于0.50mg/m3。33°30'N以北,叶绿素a含量低于0.20mg/m3,而33°00'N以南,除济州岛附近的17–19导站以外,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高于100mg/m3。(2)断面分布:水深在30m时,叶绿素a含量的高值区在20m以上水体的次表层中,而水深为50–80m时,其高值分布在20–40m的次表层中。(3)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也体现了断面分布的特征。所以作者认为,光是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6.
GPS网优化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起 《东北测绘》1998,21(2):22-23
本文对GPS网优化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了这,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供者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47.
碧口群火山岩的时代——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碧口群火山岩系是从原碧口系(叶连俊等,1944,后称碧口群)中解体出来的一个岩石单元(陶洪祥等,1993)。虽经过近60年的研究,但对某些关键问题,特别是碧口群火山岩系的时代,仍存在不同认识。在早期研究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和60~70年代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碧口群和横丹群被视做一个整体,并通过地层层序关系探讨其时代。如,叶连俊等(1944)提出碧口系形成于志留—泥盆纪,黄振辉(1959)则认为碧口群属寒武—志留系。80年代以来对碧口群火山岩系进行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古生物学研究给出了从新元古代(赵祥生等,1990;胡正东,1990;李耀敏,1991;秦…  相似文献   
48.
论浙江平水群的划分和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测的浙江省浦江县蒙山剖面,建立二个地层单位层型:蒙山组和陈塘坞组,二组归并为平水群。平水群为岩石地层清理前所用的地层名称,本研究予以恢复并修订了它的含义。平水群下部为蒙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部为陈塘坞组海相砂泥岩建造,与上覆地层双溪坞群为整合关系;它代表浙江省西北部最古老的基底。通过对层型剖面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对比,提出平水群地质时代归属中-新元古代。   相似文献   
49.
祁连山中段门源盆地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源盆地是祁连山中段的山间盆地, 南北边缘均为断裂控制, 发育古近系白杨河组、第四纪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地层变形、地貌发育和断裂活动分期的差异显示新生代以来门源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运动阶段。新生代最早的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中期(约30MaB.P.), Ⅰ级夷平面解体, 盆地断陷形成并接收了白杨河组砂砾石沉积。第二阶段始于渐新世末期-中新世初(约23MaB.P.), 盆地结束了沉降过程, 白杨河组褶皱变形, 这一过程持续至中更新世初期。第三阶段始于中更新世中期(约460ka B.P.), 新的边界断裂形成, 盆地再次断陷, 堆积了厚度大于400m的冰碛或冰水堆积物, 边缘断裂强烈活动, 这一过程持续到晚更新世晚期(约30ka B.P.)。最新阶段始于30ka B.P., 盆地和两侧的山地整体抬升, 盆地面由此前的加积过程转变为侵蚀切割过程, 北缘断裂的活动由含走滑分量的逆冲性质转变为走滑性质, 但走滑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0.
王国起 《地球》2014,(3):46-49
地方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城镇化改革思路浮出水面。但是,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却念着“新词儿”还在走着“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