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426篇
地质学   958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8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991.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盐渍土含水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渍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其工程性质对含水率很敏感。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探索了电阻率法间接测定盐渍土含水率的可行性。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盐渍土浸水试验后的影响范围进行测试,通过在室内恒定温度下测定的盐渍土电阻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建立特定土体结构下的电阻率与含水率的数学模型。现场实测高密度电阻率值,利用现场观测的土层温度,计算出浸水范围的含水率,与现场分层实测含水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城市就业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 1 999年全国 6 6 7个城市就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就业仍然以工业为主 ,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城市规模不同 ,就业结构也出现差异。规模越大 ,采掘业、建筑业、工业就业比重越小 ;金融保险、科教、行政等服务业比重越大。而商业、交通运输业比重相差较小。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地带差异 ,东部地带工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相对比较发达 ,从业职工比重较大 ;西部地带城市交通、文教及行政等方面所占比重较高。近 1 0年来 ,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变化很大 ,总的趋势是科教文卫、商业等第三产业大幅增加 ,工业、行政等行业增长较慢。通过对全国各种行业就业的频率分布可知 ,除采掘业外 ,其它行业多呈正态分布 ,城市专业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93.
黄沙坪矿床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的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仅为0.6 km2,却导致铅、锌等金属巨量堆积,因此明确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理解矿床成因的关键.为探究矿床内硫的来源,本次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沙坪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硫同位素分析,并与已有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δ34 S范围分别为+4.1‰~+7.5‰和+4.9‰~+11.4‰,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而明显低于区内矿石δ34S值(+2.3‰~+17.5‰).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矿区岩浆硫的同位素组成应接近或略低于花岗质岩石全岩硫同位素组成,成矿物质硫除部分来自岩浆外,很大程度上有地层或膏盐层硫的加入,这可能是黄沙坪成为区域上最大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995.
中国目前共发现并探明10超大型钼矿床,其成因类型全部属于斑岩型矿床。超大型钼矿床特点是:①全部位于古板块对接带的仰冲带一侧,属于被动的冒地槽单元外侧;②成矿母岩:a.岩石学名称绝大多数是花岗斑岩类;b.岩石化学:三高一低,即高酸、高碱、高钾、低钙镁的正常太平洋型钙碱性系列的超浅成侵入岩;c.岩石地球化学:Mo,W均为特富集元素,Cu,Pb,Zn则为中等富集,从而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的混熔体;从成矿母岩的成岩和成矿年代学方面可知,中国超大型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白垩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996.
文章在对摩天岭岩体稀土矿进行概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稀土矿点5个,圈出成矿远景区3个,查明其矿化类型为富含重稀土元素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认为摩天岭稀土具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建议给予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湖南省农村居民占耕地建房呈上升态势,一方面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农民占耕地建房也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宁远县柏家坪镇四元山村为例,对农民占耕地建房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占耕地建房的根本成因在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建房规划缺位、有...  相似文献   
998.
月球的构造演化:嫦娥月图解释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月球研究资料的整理、综合及嫦娥1月图影像的实例解读和解释,本文介绍并总结了月球的构造及演化研究的若干概念、研究思路和新的观点。通过纲要性勾画,描绘月球不同类型和阶段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月面建造历史和月球演化的历史进行了修正,将月球演化按照其特点三分为冥、古、新月宙/界,并提出建立南海纪/系的主张;以东海Hevelius抛射建造(/东海群)分析为例,主张建立构造一建造综合分析思路;从抛射建造与月面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掘积系统的概念、掘积系统内外带之间划分的新标志即蚀积盂及其所组成的捩侵蚀带(TSZ);在月球表面形貌构造区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月盆、月海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综合,提出月球晚期大轰击(LHB)所造成的月盆开掘期间,具有“轰击漂移”现象,并推测月球LHB过程中出现准对跖翻转;通过对古老月陆区所保存的线性构造解读和构造形迹的组合关系分析,尝试性地提出在冥月宙月球岩浆洋(LMO)演化晚期可能存在单板模式的月全球构造。月球构造演化从初始阶段的LMO所驱动的内动力体制转向冲击造成的外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999.
安徽庐枞盆地Fe-Cu-Au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本文通过对该区含矿岩浆岩锆石U-Pb年龄的研究并以此约束成矿作用时限,表明庐枞盆地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35~126Ma,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发生的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拆沉两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000.
南极纳拉海峡固定冰生长、结构、盐度和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第19次中国南极科考采集的冰芯样品、数据,基于海冰的"冻结日"记录,使用海冰一维热力学模型来计算纳拉海峡固定冰的生长厚度.考虑气象条件以及冰情观测结果,将该模型的计算海冰厚度和实测厚度进行比较发现,在纳拉海峡存在着多年生长的海冰.对采集于南极洲中山站附近纳拉海峡的固定冰冰芯样品进行结构、盐度和稳定氧同位素(δ18O)分析,获取了海冰的结构和盐度剖面特征、冰芯雪冰、附加冰的含量、雪冰中的雪以及全部冰芯中雪所占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样品冰芯具有典型的海冰特征结构,如柱状冰水平方向的C轴以及上部粒状冰层和下部柱状冰层结构特征,部分柱状冰中间存在着粒状冰夹层;盐度和δ18O剖面也显示了多年冰生长的证据.海冰的结构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纳拉海峡固定冰的生长主要受热力学过程控制,其结果和2000年1月至2003年2月人工冰情观测结果一致,观测中没有发现冰脊、叠置等动力过程.附加冰在冰芯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5.01%.使用不同的同位素标准来区分雪冰层,估计研究区域平均有多达16.4%~37.9%的雪冰,海冰粒状层中雪的部分约占全部冰厚度的0.8%~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