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型海相三角洲分布范围广,沉积动力复杂,其精细层序—沉积构型和演化规律是沉积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热点。综合岩矿、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三维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对古珠江三角洲西侧的恩平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曲流河道等河控三角洲的主要微相单元,同时也揭示出海岸砂脊等浪控三角洲中发育的典型微相类型。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约束下,揭示出单一典型层序内古珠江三角洲的演化特征: 低位体系域以河控三角洲为主,发育大型交切状辫状水道;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河道规模明显减小,以小规模曲流河道为主,且易于见到海岸砂脊等波浪作用的典型特征。此外,针对恩平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相带的系统编图和演化分析,在大约6 Ma时间内识别出6次河道大规模改道现象,推测恩平地区沉积演化明显受到自旋回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郭伟  刘磊 《气象科技》2016,44(6):860-866
利用地基红外测云仪(WSIRCMS)在2011年11月北京观象台的连续观测数据,从总云量、云底高和天空类型3个方面初步分析其探测能力。结果表明:1该仪器能够不分昼夜同时实现云高、云量(高、中、低和总云量)和天空类型的连续自动探测;2与参考标准云量的差值在±10%以内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72.5%,有霾存在时,对中高云的观测能力较弱,造成云量观测结果差异较大;3与激光云高仪的天顶方向的无云一致率达94.9%;在中低云情况下,云高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高云时存在较大差异,WSIRCMS观测云高偏高;4与人工分类的天空类型一致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82.63%,对波状云、积状云和混合云的识别能力稍低。  相似文献   
6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页岩气储层与煤层共生,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资源勘探潜力。为精细表征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沉积微相,根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岩芯观察描述、薄片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以及总有机碳含量(TOC),研究了山西组页岩储层岩相与沉积微相类型,在山西组识别出(灰)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深)灰色含碳质页岩、(深)灰色页岩、(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和含钙质页岩7种岩相。这些岩相沉积在富植沼泽、贫植沼泽、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曲流河河间洼地、天然堤与决口扇远端微相环境,其中富植沼泽、贫植沼泽与成煤的泥炭沼泽、泥炭坪环境比邻共生,且在山二段时期更发育。富植沼泽和贫植沼泽微相控制了具有较高TOC的(灰)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和(深)灰色含碳质页岩的分布,是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有利微相。  相似文献   
64.
倪向南  郭伟  乔凯 《中国沙漠》2018,38(4):889-898
基于光能利用率原理,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实现了2000—2014年陕北风沙过渡带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对该地区NPP时空变化以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4年陕北风沙过渡带NPP为6.71×1012gC·a-1,单位面积值为202.57gC·m-2·a-1,受地貌和气候特征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强,黄土区植被明显优于风沙区;(2)近十几年来该区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NPP总体增速为10.98gC·m-2·a-1R=0.85,P<0.01),植被增速存在空间差异,东南部的黄土区植被增长较快,西北风沙区植被增长较慢;(3)2000—2014年,降水、气温和辐射与NP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P<0.05)、-0.25、0.35,三者对植被增长的贡献量分别为3.95、0.71、2.75gC·m-2·a-1。这说明降水是气候因素中影响陕北风沙过渡带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4)近15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气候和人类活动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因子对植被增长的贡献更大,相对作用达到67.49%。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植被的主要驱动源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植被受气候因子主导,西部地区植被受人类活动主导。  相似文献   
65.
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恢复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许多指标可以用来指示古海洋沉积岩(物)的氧化还原条件。其中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法历来是研究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主要手段,前人工作主要集中在单个种类指标(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的单方面研究,缺乏系统研究。但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指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用单个指标来指示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存在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主量元素(总有机碳TOC、有机碳和磷的摩尔比Corg∶P),氧化还原敏感的微量元素(U、V、Mo),黄铁矿类型和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以及同位素(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pyrite、钼同位素δ98Mo、铀同位素δ238U)等指标的综合运用来区分硫化、缺氧、次氧化以及氧化等水体条件。在硫化水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TOC含量均大量富集,尤其是Mo的富集系数(MoEF)比U的富集系数(UEF)更大(MoEF>UEF),有机碳和磷的摩尔比(Corg∶P)也呈现高值;黄铁矿几乎全部呈草莓状,很少出现自形晶,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小(常小于5 μm)且变化不大,δ34Spyrite值偏负,δ98Mo值和海水同位素值接近,约为+2.3‰,δ238U值为+0.2‰,高于海水的同位素值(-0.41‰)。水体环境为氧化的条件下,氧化还原敏感的元素和TOC的量都很缺乏,有机碳和磷的摩尔比(Corg∶P)出现低值,黄铁矿很少,且主要以自形晶的形式出现,平均粒径很大,黄铁矿中的δ34Spyrite值偏正,δ98Mo值偏负,为-0.7‰,δ238U值为-0.65‰。在缺氧和次氧化水体环境中,各种指标介于硫化和氧化环境之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TOC含量适中,U相对比Mo富集(UEF>MoEF),黄铁矿以草莓状为主,有部分的自形晶出现,黄铁矿平均粒径较大,而且变化范围较大,黄铁矿中的δ 34Spyrite值、δ98Mo值以及δ238U值均介于氧化和硫化环境之间。最后,还提出在分析古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清晰认识到每个指标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6.
In this study, a reliability index vector formula is proposed for series system with two failure modes in term of the concept of reliability index vector and equivalent failure modes. Firstly, the reliability index vector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wo failure modes, and then, the reliability index vector of a series system can be obtained. Several numerical cases and an analysis on offshore platform a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cheme provided here has better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its calculation process is simpler for the series systems reliability calcul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ethods. Also this scheme is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7.
基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详细描述了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早二叠世的皱纹珊瑚,建立了7个新种,划分了2个珊瑚组合:Lytvolasma-Cyathocarinia组合和Lytvolasma-Caninophyllum-Pseudopolythecalis组合。前一组合主要为小型单体,无鳞板,隔壁加厚,外壁厚,一些分子具典型中柱的珊瑚类型;后一珊瑚化石组合表现为群体珊瑚和单体珊瑚混生融合。本区珊瑚动物群在早二叠世阿木山期混生类型为超覆型,在早二叠世包特格期混生类型为混合型。这种混生现象与石炭纪末一二叠纪初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并反映了古气候暖-冷-暖的变化。同时也佐证了古亚洲洋洋壳的性质在稍早的时期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此时海盆性状应该是岛弧浅海,而不是大洋。  相似文献   
68.
黄海绿潮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伟  赵亮  李秀梅 《海洋学报》2016,38(12):36-45
2008-2015年,连续8年在黄海海域暴发大规模绿潮,但因暴发时间、规模及漂移路径的不同,对沿海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大不相同。本文利用EOS/MODI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NDVI算法获取绿潮信息,给出了2007年以来5-8月所有无云或少云晴朗天气下黄海海面绿潮的分布情况。黄海绿潮覆盖面积变化每年呈现单峰值分布,MODIS卫星在5月中旬至6月初首次发现绿潮,随后30~40 d内达到覆盖面积峰值,7月快速消退,8月上旬完全消失。2007年绿潮出现首年覆盖面积极低,发现绿潮时面积均未超过50 km2;2008年和2009年绿潮覆盖面积峰值分别为3 110 km2和4 075 km2,自此绿潮灾害成为新的海洋环境事件;2010-2012年绿潮暴发规模异常低值,各年覆盖面积峰值均未超过1 800 km2,但从2013年开始绿潮规模逐渐攀升,到2015年绿潮覆盖面积峰值达5 629 km2,持续可达98 d,覆盖面积和持续时间为历年之最。绿潮漂移路径可归纳分为3类:2008年和2011年绿潮主体先北向漂移越过34°30'N后,西北向垂直于岸线漂移,主要对连云港、日照和青岛造成较大影响;2009年和2012年绿潮主体先北向漂移越过35°N后,东北向平行于岸线漂移,故只有少许绿潮上岸;2010年、2013-2015年绿潮主体北向漂移至近岸后东北向沿岸漂移,对日照、青岛和荣成沿海造成大面积影响。所有年份绿潮影响范围均限于南黄海内,东侧边界最远未越过124.2°E。  相似文献   
69.
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的原理,回顾了在海水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模型,机载、星载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实验,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研究计划方面的进展。指出了为提高海洋盐度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在盐度遥感机理、微波辐射计、及盐度反演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0.
郭伟  王颖 《第四纪研究》2006,26(3):485-490
中国大陆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的俯冲,形成一系列岛链,而岛链间的海峡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咽喉水道。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人民币(约为16854亿美元), 外贸交易总额达11548亿美元,其中90 % 以上的对外贸易是通过海洋运输实现的,而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最为重要。马六甲海峡位于巽他陆架上,水深25~113m, 航道仅宽2.7~3.6km;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海底地貌复杂, 珊瑚礁滩广布, 地质构造及海底地貌情况决定了中国国际运输航线是经过南海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之间的中沙海槽, 向南通过南沙群岛西侧西卫滩与李准滩之间, 通过马来半岛一侧马六甲海峡主航道进入印度洋的。这条航线是中国能源、贸易运输的咽喉,包括有:1)中国石油进口主要地区。中东(占总进口的50.79 % )和非洲(占总进口的24.63 % )均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2)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中欧贸易和中国—美国东部贸易咽喉;3)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中国与东亚港口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