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1篇 |
免费 | 381篇 |
国内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9篇 |
大气科学 | 307篇 |
地球物理 | 408篇 |
地质学 | 1055篇 |
海洋学 | 209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226篇 |
自然地理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8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若干水华相关藻类对太湖水体异味物质贡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水体中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和土臭素(Geo)的出现与水华发生在时间上高度重叠,为探寻水华中常见藻类与嗅味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培养藻株和野外水样比较分析,探寻了部分藻株与太湖水体嗅味物质的关系.分析实验室培养的15株蓝藻(其中11株微囊藻)、4株绿藻和4株硅藻,仅硅藻培养物测定出了Geo,所有藻株均未检测出MIB;对太湖典型水样分析结果显示,水体中MIB与Geo的浓度与微囊藻细胞浓度无相关性;实验室模拟微囊藻水华腐败结果显示,无论是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均未产生MIB和Geo;这些数据结果说明湖水中MIB和Geo与水华主要种群微囊藻无直接关系.在鱼腥藻水华中测出了高浓度的MIB,周年水样分析结果显示鱼腥藻细胞数与MIB浓度变化规律一致,因此鱼腥藻可能是MIB的重要来源.但实验室培养的Anabaena sp.PCC7120无论是在缺氮还是有氮培养条件下均不产MIB和Geo,说明嗅味物质的产生具有藻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成矿作用时间序列, 完善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 对平川地区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 黄草坪辉长岩成岩年龄为259.7±1.2 Ma, 其捕获锆石结晶年龄为269.8±2.4 Ma, 辉绿(玢)岩等次火山岩参考成岩年龄为248± Ma, 其变质锆石年龄为67± Ma.研究结果表明, 平川地区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产出于大陆裂谷环境, 岩浆源区来自上地幔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 为一套同源异相有利于铁矿化形成的富钠质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岩浆活动开始孕育时间不晚于269.8±2.4 Ma, 大规模岩浆活动发生于259.7±1.2 Ma, 其约束了岩浆分异型和火山喷发(溢)沉积型矿化的成矿时间, 次火山岩的成岩年龄约束了次火山热液型矿化的成矿时间上限, 变质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平川地区经历了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作用.平川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具有爆发性、阶段性和成矿专属性等特点,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大规模减薄作用有关, 攀西地区海西-印支期的成岩-成矿作用为同源岩浆受区域统一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约束演化的异相产物. 相似文献
43.
利用浸出试验方法,对火电厂粉煤灰进行浸出特性的测定,对其有害特性进行鉴别并分析其浸出规律,从而为地下水受粉煤灰排水影响后的水质预测、堆灰场选址、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获取)、编辑、分析研究的系统。到目前为止,还基本上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矢量的和栅格的静态数据进行存储与输出,无动态影像和声音。本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各种信息是立体的、动静结合的、有声的世界,我们的地理信息系统为什么不能建成接近人们直观看到的自然世界呢?过去不能,因为 相似文献
45.
从岩石组合、沉积序列、接触关系及变形变质方面分析辽东隆昌地区的辽河群是一套在沉积上连续的,并且经历了相同变形变质历史的中浅变质沉积岩系。详细的构造分析表明它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北北西向平褶皱,第二期为北北四向斜歪褶皱,第三期为北东东向宽缓直立褶皱。 相似文献
46.
47.
剪切带型金矿中金沉淀的力化学过程与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有关该类型金矿的成因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剪切带中金的沉淀析出机制和成矿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赋矿部位的构造属性与矿床关系的研究尚显薄弱。对此笔者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剪切带型金矿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胶东金矿的研究实例,运用断层阀和力化学理论分析发现,无论是脆性还是韧性剪切带,无论是脉型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的关键部位均与构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脆性破裂(特别是R、T、R’破裂的产生)和碎裂作用以及(多期)岩体侵位密切相关,并且脆性破裂所导致的压力骤降从而引发流体闪蒸的力化学过程可能是造成金沉淀析出成矿的有效机制,其中多期岩体侵位所提供的流体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此外,从国内外实例可以看出,剪切带中的脆性破裂不仅发生于脆性或脆韧性构造域,也可以发生在较深层次的韧性构造域中,尽管韧性域中产生脆性破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这可能是韧性剪切带成矿的关键机制之一。最后,综合岩体、流体、剪切带三者对成矿的耦合作用,文中提出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为:(多期)岩体侵位-热液活动-构造剪切-应力集中-脆性破裂(碎裂)产生-压力骤降-流体闪蒸-元素(金)析出,如此循环往复方可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48.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MS6.0地震,余震发育。本文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数据基于CAP方法计算了28°~29°N,104°~105°E范围内的14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全球矩心矩张量目录和部分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2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0.1°×0.1°划分成25个应力网格,最终得到9个网格的应力分布结果,大多数应力场方向稳定,根据主震所在应力网格点得到主震的断层类型为主逆冲型。本文研究成果为四川长宁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使用FY-3C气象卫星GNSS掩星数据反演得到2017-03-01~2018-02-28大气温度廓线,并估计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然后利用探空气球数据和ERA5模型数据进行验证;最后以2°×2°的空间分辨率将中国区域划分为608个网格,针对每一个单元格,分别计算对流层顶参数,建立格网模型,分析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50.
对典型的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非对称传感器的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综合用烈度仪,其由非对称结构的三分量传感器和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专用数据采集器组成。经过测试,该地震烈度仪的专用数据采集器具有大于107 dB的动态范围;其非对称三分量传感器结构中,所选的单分量B类传感器的加速度误差小于0.8%,动态范围大于105 dB,而所选的三分量C类传感器的加速度误差小于5%,动态范围大于61 dB。该地震烈度仪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综合应用的各项技术要求,且功耗低、成本低,适合于高密度布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