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57篇 |
地球物理 | 74篇 |
地质学 | 293篇 |
海洋学 | 69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83年7—9日,阿拉木图市,举行了全苏成矿作用第十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700多名代表,来自78个科学研究及生产单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24个大会报告及用图表展出的15个报告.对乌拉尔—蒙古褶皱带和哈萨克斯坦的矿床须其成矿一般理论问题、金丰矿床建造和成矿预测进行了研究.在会议决议中,指出了近几年内最重要的成矿研究课题是:进一步完善成矿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13.
煤矿底板突水灾害地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底板突水实例的统计资料,研究了突水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综合分析煤层底板内应力测试三维有限元电算及相似材料模拟结果探讨了底板突水灾害地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为深入研究底板突水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宜君渔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得出县城淡水渔业经济总量增长不快、特色产业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产业不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淡水渔业发展的对策,加快淡水渔业高效规模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16.
湘黔地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稀土特征:——兼论海相热水沉积岩稀土模式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本文在海相热水沉积物具海水型稀土模式形成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海相化学沉积物一般具有海水型稀土模式,而海相火山喷发成因热水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将主要反映火山物质来源区特征的新认识。湘黔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稀土总量在富金属碳质伊利石页岩层出现峰值,向上在薄层状和厚层状碳质伊利石页岩,向正磷块岩和硅质岩中均有减少。该岩系稀土模式与海水相同,同时,在La/Yb-Ce/La、La/Yb-REE图解上显示与玄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酉峰晚第三纪红土标准剖面的研究揭示出,该区红土下部(6.2MaB.P.前)是红化的土壤物质与其它物质一起经水流搬运(坡积作用为主)再堆积的产物;中部(6.2~3.4MaB.P.)未发现再搬运的痕迹,是风尘堆积经风化和频繁地下水位波动作用所形成,不具明显的土壤发生学层次,其中的碳酸盐富积层不是成壤碳酸盐,而与地下水作用密切相关;上部(34~2.6MaB.P.)是典型的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由于中国西北和中亚干旱区的存在是黄河中游风尘堆积的前提条件,该区风尘物质的堆积起始于6.2MaB.P.前后标志着源区干旱化的加剧,并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对整个序列的分析表明,源区干旱化程度在6.2~5.4MaB.P.期间较高,此后降低,在3.4MaB.P.和2.6MaB.P.又两次显着增强。上述历史与北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若干重大转变与青藏高原隆升也有时代上的耦合性。本文认为,北极冰盖的形成演化和高原隆升都是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干旱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二者对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高原对暖湿气流的阻挡可能是导致于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由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重塑,静压桩承载力表现出随着休止期的延长而增长的特性。本文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消散固结的角度出发,对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理论和试验分别进行归纳,结合孔隙水消散路径及固结模型,对桩周土体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承载力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进行深化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的类型对休止期内静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基于实测数据得出的经验公式进行总结。讨论了基于不同本构关系模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答和沉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探讨了黏性土、砂土条件下,考虑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塑性指数比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系数A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建议在经验公式基础上设置多重参数,以提升经验公式的精确度,并完善对不同桩、土类型的参数解答;利用BP神经网络,导入静压桩承载力相关参数,以得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桩型、休止期的承载力最优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流体热力学函数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Duan等(1992。1996)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模型,建立了一个适合于超临界流体的状态方程,此方程能反演出世界上几十个实验室测定的成千上万个纯组分及混合物的PVT(压力、体积、温度)数据(温压范围:P〈2GPa,Tc〈T〈2000K)。最近的研究发现,此方程能准确预测H2O、CO2、CH4、N2及它们的混合物在T=1.3Tc,P=0到T=2000K,P=10GPa这一温压范围内的压力、体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