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频谱分析法在吉林西部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报,用傅立叶级数将消除趋势成分后的水位序列在一定区间上展开,分析谱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位存在两个主要周期(1年和6~8年),反映了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2002年以后的预报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应及时加以控制.为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开发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2.
1979年6月东亚和南亚上空的水汽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9年随着印度季风的建立,亚洲季风区上空的水汽输送场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条强水汽输送带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南部、孟加拉湾和南海,然后向北进入华南和日本。由于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Q_2)的强烈辐合而形成明显的降水。6月16~20日.孟加拉湾和南海Q_2辐合突然加强。同时,在上述两地区和菲律宾,向外长波辐射(OLR)急剧下降,对流指数(I_c)迅速上升。这些变化表明,季风在印度、孟加拉湾、南海和菲律宾几乎是同时建立的。在东亚,6月5日左右,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的强水汽输送带在日本南部建立。同时.Q_2辐合加强,OLR下降,I_c上升。这些变化表明,日本雨李早在印度季风建立以前约两个星期就开始了。季风前后两个时期Q_2的较差也指出有两条水汽通道。一条与南亚季风相联系;另一条则与东亚季风相联系。对Q_2、OLR和I_c的分析表明,1979年东亚与南亚季风是相对独立的系统。  相似文献   
483.
以吉林东部某山区小流域水文分析为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流域研究相结合,运用ARC/INFO的图像处理功能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其表面分析功能进行坡度、坡向、流线和流域识别等分析,实现GIS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运用ARC/INFO分析得到的流域坡度、坡向、流线及流域边界划分合理,输出结果直观美化,并在此基础上预测降水的汇流方向,效果较好。实现了对地形的三维化,提供了一种山区流域水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84.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润秋  向喜琼 《地质通报》2002,21(2):98-101
针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应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流程,提出了相关图形-属性数据库建立的要点,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有关指标体系的选取、分析评价模型等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485.
扶余油田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污染,通过现状评价与分析对污染距离和程度进行了预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预测了油田正常生产状态下和事故状态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田正常生产状态下,即当石油类污染物浓度≤0.05mg/1、地下水达到Ⅲ类标准时,钻井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在第四系潜水中从污染源向外运移时间为5.7a,运移距离为724.5m;在第四系承压水中从污染源向外运移时间为9.7a,运移距离为1413.5m。油田事故状态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预测了1年、3年、5年、10年中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即第四系潜水中污染物分别运移160.2m、439.5m、711.8m和1381.4m;第四系承压水中污染物分别运移208.6m、544.3m、869.6m和1656.7m。并针对污染状况提出了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86.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东南晚奥陶世鹤林侵入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由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不同岩石类型在野外宏观上呈相互侵入、包裹和渐变的接触关系;在(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均发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包体多具明显塑性流变特点的浑圆外形和典型岩浆结构、针状磷灰石及捕获的寄主岩钾长石、石英斑晶,为MME型岩浆混合成因包体;杂岩体相对富集LILE(Ba、Sr、Rb)、HFS(U、Th、Zr、Ce)元素等,显示出壳源特点,而较高的εNd(t)值(-2.38~-3.77)显示以幔源为主的特点。研究表明杂岩体具明显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陆缘弧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87.
为实现对复式河道大尺度漫滩洪水的快速模拟,结合洪水在滩槽行洪特点和河道一维、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成果,在主槽与滩地分别划分为矩形和三角形网格,以左右滩唇为分界实现两网格系统嵌套;建立主槽一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内插大断面间网格处的水力因子,在滩地采用简化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滩槽间、滩地网格间水量交换,实现主槽一维与滩地二维模型侧向耦合。利用黄河下游“96·8”大洪水实测资料,对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洪水演进过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精度较高,能够利用该模型模拟复式河道大漫滩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488.
龚添喜  王永久 《海洋学报》2010,32(10):6842-6846
运用由Banerjee和Majhi所发展的非半经典近似的Hamiliton-Jacobi方法,计算了被暗能量包围的黑洞温度和熵,得到了修正后的温度和熵.在修正后的熵中,面积定理包含面积对数修正和面积幂的倒数.  相似文献   
489.
泥盆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南秦岭地区,为揭示南秦岭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对于南秦岭泥盆纪沉积物源、构造环境存在争议,相关泥盆纪物质源区地壳生长仍旧缺乏深入讨论。本文通过对采自南秦岭佛坪地区泥盆纪砂岩碎屑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揭示,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500~400 Ma 和1 300~700 Ma,少量为~1.85 Ga、~2.5 Ga和~2.7 Ga。这些碎屑锆石U-Pb 年龄和相应Hf同位素数据表明,该时期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南、北秦岭和华北板块南缘,缺少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的物源供给。综合已发表的刘岭群碎屑锆石Hf同位素数据,我们识别出南秦岭泥盆纪物质源区存在3 期地壳生长事件,并且分别对应于北秦岭早古生代(500~407 Ma)弧岩浆岩事件、华北板块南缘新太古末期-古元古代早期(~2.5 Ga)和新太古代中期(~2.7 Ga)的岩浆事件。结合累积曲线分布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刘岭群该时期为前陆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90.
盐场北山花岗闪长岩位于柴北缘西端青海冷湖地区。岩体高Si(71.19%~71.81%),富Na(4.52%~4.85%)。铝饱和指数平均为1.02,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具弧型花岗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65±2)Ma。锆石Hf同位素初始比值176 Hf/177 Hf分布于0.282 962 0~0.283 048 7,并具有的正εHf(t)值(12.54~15.19),其平均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Hf)为367 Ma,反映岩体源区可能为新生的镁铁质下地壳,另外,εHf(t)基本位于亏损地幔演化线附近,指示该玄武质下地壳来源于亏损地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盐场北山花岗闪长岩与泥盆纪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由于宗务隆裂谷小洋盆的向南俯冲,引发其上覆玄武质新生地壳发生熔融形成,进而揭示晚二叠世末柴北缘处于火山弧或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