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31.
对陕西省GPS连续基准站2011-01-01~2013-05-30坐标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利用区域叠加滤波分离出共模误差,滤波后站坐标时间序列N、E、U方向的平均均方根分别减小69%、60%和41%。通过谱指数计算发现,空间滤波后的时间序列含有白噪声和有色噪声;利用CATS软件对各噪声分量估计发现,垂直方向噪声分量大于水平方向;空间滤波使闪烁噪声大幅减小,部分站出现随机漫步噪声。  相似文献   
932.
分析了现有的信息共享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数据的信息共享机制,以"数字昌平信息共享平台"为例,在现有最新技术基础上对基于元数据的"信息共享平台"方案进行了探讨,包括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框架和该平台的分布式结构.  相似文献   
933.
参数椭球的密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继“参数椭球”概念提出以及“参数椭球”的地球重力学性质和数学性质得到初步研究之后 ,本文研究了参数椭球的密度分布问题。结果表明 ,当参数椭球内的密度界面无限趋向表面时 ,两种“准等位条件”是完全等价的。在参数椭球的“准等位条件”下 ,匀质分层的密度分布并不符合地球的实际密度分布。因此 ,地球的密度分布与纬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4.
基于钻孔点集Voronoi 图的矿产储量新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分析平面点集Voronoi图特性及其生成算法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矿产储量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法以钻孔平面点集的Voronoi图为基础,利用Voronoi多边形的势力范围特性,实现了任意区域内矿床体积与矿产储量的计算。并给出了以Delphi编程实现的系统界面与计算实例,讨论了基于钻孔三维点集的Voronoi体进行矿产品位与经济可采性分析的前景。  相似文献   
935.
2003年5月26日,“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项目”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正式启动,“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和进口”是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油的供给安全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中国各大石油公司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大力度走出国门,勘探开发国外油气田,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作为勘探开发国外油气田的参与者和亲历  相似文献   
936.
盆地原型研究有助于恢复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中奥陶世一间房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研究了原型盆地特征及性质。一间房组沉积时期,巴楚—塔中和塘南台内隆起为暴露剥蚀区;顺南—塘古巴斯—玉东台内洼地区发育低能的泥晶灰岩相;塔北和古城台地区发育大面积的台内颗粒滩相;柯坪台盆区发育深水瘤状灰岩—黑色页岩相;塔东深水盆地区经历了黑色页岩相→陆源碎屑浊积岩相的演变;库鲁克塔格—罗西台地区为继承发育的开阔台地相。该时期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格局具有由早奥陶世东西分异的台盆格局向晚奥陶世南北分异的隆坳格局过渡的特征,表现为塔西台地古地貌的分异和塔东深水盆地沉积性质的反转。该时期塔里木盆地整体具有克拉通内拗陷与边缘拗陷复合的性质,但在塔西克拉通内坳陷的南部叠加了前陆盆地的性质(塘南前隆和顺南—塘古巴斯—玉东后隆坳陷),在其西北部叠加了裂陷盆地的性质(柯坪克拉通边缘裂陷)。该时期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是其对周缘大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937.
松辽盆地南部协尔苏凹陷泉头组一段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以泥石流为主的冲积扇相沉积,上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分析表明:下部砂体泥砾混杂、粒度较粗,不利成矿;上部主要发育两层砂体,砂体厚5~40 m,延伸稳定,有利于砂岩型铀矿化的形成.根据泉一段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后生氧化-还原特征认为,由于深部有机流体的后生还原作用及基底-盖层贯通断裂继承性活动对下部层位煤层气进行纵向疏导,泉一段砂体后生地球化学环境改变为还原环境,主要表现为发育煤成烃油浸砂岩及烃类质量分数很高,砂岩由原生红色褪色化成灰色、灰绿色;在此基础上,后期叠加层间氧化作用,但由于下部层位煤层气持续作用,本区氧化特征不明显,氧化砂岩以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条带状残留于还原砂岩中.通过分析协尔苏凹陷钻孔岩心铀钍含量及铀矿化特征,认为达官五家子地段、塔林布敦吐地段泉一段砂体铀含量高,铀的活化迁移作用明显,砂体存在铀的后生富集;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吸附铀,为黏土矿物及有机质,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38.
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对药材生产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技术方法,并对中药材生产区划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即分析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中药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为国家和省一级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划分和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39.
郝晓光 《地学前缘》2018,25(6):338-338
传统世界地图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西方传教士在广东肇庆绘制,并从此传入我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国地处东、北半球,但是,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球的地理关系,却不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而国际上通行的传统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经线分割地球仪,是一种“经向世界地图”。与“经向世界地图”对应的是“纬向世界地图”,其投影方法采用纬线分割地球仪,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为了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中国与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项目组于2000-2002年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双经双纬”的设计方案:新编世界地图一套四种,“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向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为“纬向世界地图”。 在“新编世界地图”之前,国际上通行的“传统世界地图”有两种:一种是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就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这两种传统世界地图以不同经线为中央经线,沿着经线方向切割地球仪,就如同将苹果纵向切开,故可称为“经向世界地图”。“经向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但却不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例如,南极大陆的实际面积为澳大利亚面积的1.8倍,但在“经向世界地图”上,南极大陆的图形面积却为澳大利亚图形面积的3.8倍;再如,2002年9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条北极航线在“经向世界地图”上无法直观标注。 新编世界地图包含了以上两种“经向世界地图”,同时创编了两种“纬向世界地图”。“纬向世界地图”以不同纬线为中央纬线,沿纬线方向切割地球仪,如同将苹果横向切开,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 新编世界地图的“东半球版”是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西半球版”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北半球版”是以北纬60°为中央纬线的北冰洋格局的世界地图,“南半球版”是以南纬15°为中央纬线的印度洋格局的世界地图。 新编世界地图的“经向世界地图”与“纬向世界地图”互为补充,扬长避短,克服了数学投影所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局限性。在“纬向世界地图”上,南极大陆恢复了原有的面积和形状,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可直观标注。所以,“新编世界地图”具有不同视角的“全球化功能”和不同内容的“专题化功能”两大基本功能: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个方向,准确地将世界地理和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能直观地表达航海、时区、航空和南北极科考等专题内容。 新编世界地图已被国家科考采用并由国家图书馆收藏,所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编世界地图中的“南半球版”(大全开,1∶3 100万竖版《世界(知识)地图》)已于2014年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40.
地震方位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地幔中,目前利用地震体波或面波分析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均难以分析上地幔过渡区中的各向异性特征.方位各向异性可导致球形简正模和环形简正模之间发生耦合.地球长周期自由振荡的简正模可深入到上地幔过渡区.本文利用各向异性地球模型计算各向异性简正模耦合深度敏感核,表明长周期(250~400 s)简正模各向异性耦合(如0S20-0T210S25-0T25)的敏感度峰值在400~600 km之间.在不受地球自转影响的台站,如位于南极极点的QSPA站,仍然可以观测到强烈的简正模耦合现象.本文的研究表明:只有在地震观测台站靠近长周期球形振荡的节点时,才能在其观测数据中观测到各向异性耦合现象,许多各向异性耦合在震后18~24 h期间最强,并可导致垂直方向的环形简正模的振幅大于球形耦合简正模的振幅.这些特征是在地震观测数据中寻找各向异性耦合的重要线索.长周期简正模的方位各向异性耦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上地幔过渡区各向异性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