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709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 orrientus Yao Sha et Zhang,Q.longitatus Yao Sha et 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udium amnicum Mii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02.
宇宙成因核素~(10)Be揭示的北祁连山侵蚀速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脉侵蚀速率的大小和时空分布信息是研究山脉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和地貌演化的关键切入点,其大小是受气候还是构造控制争论已久。宇宙成因核素10Be方法为从千年至万年尺度上定量研究流域平均侵蚀速率提供了一种先进和快捷的技术手段,为揭示侵蚀速率与现代气候和构造地貌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提供了基础。利用该方法对北祁连山近现代侵蚀速率进行了研究。所采集的9个流域现代河沙样品,结合前人数据进行共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侵蚀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8.7~833 mm/ka,北祁连山中段的侵蚀速率约为323 mm/ka,该区侵蚀速率与降雨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流域平均坡度呈现很好的非线性关系,揭示坡度是该区侵蚀速率的最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对比北祁连山地表平均侵蚀速率和该区域的断层垂直滑动速率发现整体上该区域地表侵蚀速率要低于祁连山北缘断层的垂直滑动速率,反映了北祁连山正处于地形抬升和生长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03.

泥河湾盆地是东亚早期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区域,以密集分布上百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在区内寻找更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存仍然是旧石器考古学界的追踪热点。文章报道近年来在岑家湾台地新发现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地点野牛坡。野牛坡遗址地处岑家湾台地西北边缘,勘探发现石制品14件,同时伴生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修理品1件、石核4件、石片8件和断块1件,其中2件多台面多片疤石核的发现,表明其古人类具备较为成熟剥片的创造性思维。石制品所在地层属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伴生哺乳动物化石是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的常见属种,动物群和地层对比指示其层位年龄约170万年前。野牛坡遗址的发现,扩大了探索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活动的视野,显示在该区域有进一步发现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潜力。从石制品特点来看,野牛坡石制品属于Nihewanian文化。

  相似文献   
904.
研究目的】天津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蓟县系雾迷山组三、四段白云岩热储是目前的主力开采层位,随着开发强度不断增大,部分地区开采潜力已达极限。探测深部地热资源、增加可开采资源量,成为保障天津地区地热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东丽湖为重点研究区,开展深部热储地球物理探测,实施地热科学钻探CGSD-01井。【研究结果】主要结果包括:(1)CGSD-01井在3715m钻遇雾迷山组二段,上覆雾迷山组三段底部发育一套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夹浅灰色细晶白云岩,厚度约73m,裂隙不发育,具有隔水-弱透水性质;(2)CGSD-01井成井深度4051.68m,孔底温度105℃,单位涌水量1.53m3/h·m,渗透系数0.40m/d,导水系数48.69m2/d;(3)雾迷山组二段地热水类型为Cl·SO4·HCO3-Na型,矿化度1.7g/L,初步推断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主要发生混合、阳离子交替吸附、碳酸盐岩溶解、硫酸盐还原等作用,且未达到平衡;(4)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单井最大涌水量可达130m3/h,出水温度100℃,单井可满足约30万m2建筑物供暖需求。【结论】在天津地区深部热储第二空间首次探获高产能雾迷山组二段新储层,探明了热储结构和主要参数,显示出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05.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泊发育中期,接近湖盆最发育的长7油层组,是研究区的主力层位。通过野外剖面沉积相的识别和大量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长6沉积体系进行小层识别与划分,确定子长地区长6期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掌握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6.
硅质岩以SiO2为主,并广泛发育于造山带内。激光Raman、SEM-EDS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微组构特征记录了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的改造。SEM分析显示,研究区硅质岩中石英颗粒较小且呈紧密堆积,这些特征符合热水沉积快速结晶的特点。激光Raman分析结果中,石英颗粒自边缘向中心核部的拉曼特征峰(463cm-1)经高斯拟合(Gaussian Fitting)后尖锐程度逐渐递增,半高宽(FWHM)递减,反映了石英自身的重结晶作用。在石英颗粒边界与碳酸盐脉的接触部位,结晶程度和有序度自内向外呈递增趋势,反映了石英颗粒遭受了流体的影响,SEM分析结果中石英颗粒的絮状反应残余边界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在SEM下,金属硫化物在裂隙和空隙中发生沉淀并呈线状和零星浸染状分布,与应力作用及杂质矿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据硅质岩中的脉体穿插关系,指示西秦岭存在碳酸盐(铁白云石)热液→金属硫化物热液→硅质-碳酸盐(方解石)热液的多阶段流体演化,与东秦岭流体作用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07.
巫山黄土的磁组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类型, 对新近发现的巫山黄土进行了磁组构测试和磁化率主轴特征分析, 并与长江现代沉积物以及长江中游一带分布的风积黄土和砂山的磁组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1)巫山黄土的κ、P、F、L、E值与风积黄土和砂山接近, 却明显低于长江现代沉积物的相应值; (2)在磁组构参数F-L关系图上, 巫山黄土的数据点多集中于坐标原点附近, 与长江中游一带风积黄土和砂山的特征也类似, 均指示了沉积动力相对比较弱的沉积环境.而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数据点却主要分布于F轴附近, 反映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F较L发育; (3)巫山黄土的磁化率最大主轴特点也与长江中游风积黄土和砂山的接近, 偏角的方向比较分散, 长轴的倾角为36°~38°, 短轴的倾角为37°~39°, 而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磁化率最大主轴偏角的方向比较稳定, 并且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 短轴的倾角大于80°; (4)巫山黄土样品的T值介于-1~1之间, 而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T值却主要以大于1为主.综合看来, 巫山黄土的磁组构特征与长江中游一带的风积黄土和砂山接近, 指示了其风积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8.
909.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广泛出露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砂板岩,地层厚度巨大,实体化石稀少,遗迹化石丰富.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本文重点研究遗迹化石的保存状态、形态类型、生态习性及其在地层序列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巴颜喀拉山群为半深海-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浊积岩系,这与沉积学、岩石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10.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属于低纬度暖水型特提斯生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