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561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空间分辨率是描述工业CT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测试方法有线对卡法和圆盘法,而线对卡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常用的有条卡、圆孔形和方孔形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确定这些不同线对卡测试CT空间分辨率的结果差异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3.
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层序特征研究基础上,将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组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进积和退积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9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表明,川西前陆盆地蓬莱镇期古地理演化总体上显示盆扩/盆缩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4.
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分为两个发展脉络,一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起源。近些年来由于浮选法的普遍应用,从全国各地考古遗址浮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稻、粟、黍、大豆、小豆、小麦、大麦、荞麦等各种农作物遗存,为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距今10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植物耕作行为,标志着农业经济已经在孕育中;距今8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发现了早期农业生产的考古证据,当时的生业形态表现为以采集狩猎(或采集渔猎)为主、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辅的特点;距今65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率先完成了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距今6000~500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相继完成了向稻作农业的转变;距今40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外来的小麦逐步取代本土的小米成为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从此奠定了“南稻北麦”的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15.
116.
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几种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精度可达1~2×10-8ms-2_,的FG5 绝对重力仪,开展了空气阻力、有无隔震弹簧以及仪器自震对重力观测影响等观测实验.通过在环境干扰较小的九峰站观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正常大气压状态下所观测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约500×10-5ms-2,比理论估算值大近30×105ms-2, 若在低真空状态测量空气阻力也将产生2.3×10-5 ms-2观测误差;落体室真空度维持系统(离子泵)工作不正常,空气阻力也将对重力观测造成0.1~4.1×10-5ms-2的观测误差;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环境震动干扰较小的基墩上测量,隔震弹簧的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上述观测实验的进行,为自由下落法绝对重力仪的研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7.
从2010年10月开始在太湖梅梁湾围隔内实验区实施了改性当地土壤技术,在研究其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长效控制作用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对此技术的响应.研究发现:经过11个月的处理,相比对照区,实验区内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24%和33.8%,底栖动物Margalef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增长了41.1%和18.5%.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的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叶绿素a、温度、溶解氧和总磷对底栖动物群落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改性当地土壤技术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增加底泥表层溶解氧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底栖动物生境,提高其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8.
含水层的压力传导系数是地下水溶质运移及扩散的重要参数,通常压力传导系数由抽水试验确定,即通过抽水给地下水系统一个扰动,然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响应,进而计算压力传导系数.对滨海地区含水层来说,潮汐波动就是天然的抽(注)水试验.潮汐由不同频率的分潮构成,前两项主频潮汐基本可代表潮汐主要特征.利用地下水水位对潮汐的响应,识别含...  相似文献   
119.
通过测试分析了浙江江山灯影组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δ^13C值在-2.11‰~2.71‰之间,底、顶部表现为负异常,主体部分比较平稳,变化频率不大。呈微弱的降低趋势;δ^18O值在-3.52‰~-8.76‰之间变化,整体比较平稳,从底到顶呈略降低的变化趋势。浙江江山碳、氧同位素的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反映浙江江山地区在灯影初期海平面短暂下降,随后海洋环境相对稳定,直到灯影末期,与全球古环境发生强烈变化一样,本区海洋环境也发生了强烈变化。  相似文献   
120.
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糖在自然界高等植物、藻类、细菌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分布极广。通常植物和藻类来源的多糖较为普遍,但近些年来,微生物来源的多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尤其是细菌和真菌的胞外多糖,因其易于分离纯化而且产量高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