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3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2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篇 |
大气科学 | 230篇 |
地球物理 | 183篇 |
地质学 | 724篇 |
海洋学 | 22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自然地理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黄河上游地面点源催化剂的扩散《气象科学》2003年第3期张加昆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810001摘要应用高斯地面点源催化剂质点扩散模式,分层考虑风向、风速垂直变化和逆温层、混合层顶反射,模拟估算了多云天地面点源发生的碘化银质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分布。结果表明:从地面到2km的范围内,12时以前碘化银质点基本能扩散到距地面2km的高度,但浓度极值约100L-1。14时以后其浓度极值能达到250L-1以上,从地面扩散到1km高度并进入低云云体的时间约25min,到达2km高度的时间约48min,其浓度能达到人工影响降水的需要。2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硫沉降通量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16日,全同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暨地名公其服务体系示范建设会议在广州市召开,各省(区、市)民政厅(局)主管厅(局)长、处长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工作,推动地名工作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地处径潮流汇合处的河口分流口江心洲在河口河势变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59-2022年长江北支入口段实测地形数据、长江入海水沙以及南北支分水分沙比等数据,对北支入口段新生江心洲动力地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9-2022 年期间新生江心洲地貌演变经历了 4 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97年) 北支主流位于崇头一侧,新生江心洲向海门港侧迁移;第二阶段 (1997-2008年) 崇头侧泥沙淤积,新生江心洲重新迁移至崇头侧;第三阶段 (2008-2017年) 新生江心洲形状与位置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变化较小,但体积趋于增长态势;第四阶段 (2017-2022年) 新生江心洲经历冲刷且高程大幅降低,但形状位置没有明显改变。其中新生江心洲位置与形态的变化受白茆沙分流比以及北支主流变化影响较大,但沙洲的高程因洪水事件而出现强冲刷。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含矿岩石的成因一直存在正常沉积和非正常沉积两种对立的观点。为了查明其成因,从矿区开采露头和岩芯观察描述出发,以矿区填图为基础,通过对含矿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粒度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含矿岩石属于湖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并识别出非沟道体系的液化流和沟道体系的砂质碎屑流、浊流等类型,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该湖底扇平面展布为自矿区东部至西部粒度明显由粗变细,岩性由厚层-块状灰岩岩块构成的角砾岩相逐渐过渡到交错层理发育的中细粒砂岩相,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层物性特征,亦是重要的含矿岩石,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海域广阔,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了解该海域浮游动物组成与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在西沙群岛14个岛礁站位开展多学科综合调查,并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基于18S V9测序的宏条形码技术对浮游动物样本组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此次西沙调查站位浮游动物样本的主要种类包括桡足类、软甲纲和箭虫纲,这3个类别的物种在两种鉴定方法中均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14个站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707.53±378.34 ind/m3,各站位浮游动物丰度、物种组成及优势种存在差异。形态学方法共鉴定出11门17纲18目共86个物种,18S V9分子方法鉴定出22门46纲85目共23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子鉴定的物种覆盖度更高,且代表性类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在大部分站位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宏条形码技术鉴定方法与形态学鉴定方法在评价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在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目前浮游动物的分子鉴定方法仍处于初... 相似文献
17.
近岸海床冲淤变化直接反映海区地貌稳定状态,由此影响海区物质迁移及水运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苍南海域不同时期的海图资料,基于ArcGIS平台探讨该海域多尺度海床冲淤过程,为研究区海岸港工建筑规划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包括:苍南海域海床冲淤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1931—1970年大幅淤积,海床净淤积量达到169.47×106m3,淤积强度为5.18 cm/a;1971—2005年海床淤积幅度减弱,海床净淤积量为12.24×106m3,淤积强度为0.41 cm/a;2006—2009年海床由淤转冲,海床净冲刷量为14.70×106m3,冲刷强度为3.60 cm/a;2010—2017年海床持续冲刷,海床净冲刷量为10.17×106m3,冲刷强度为1.33 cm/a。除1931—1970年10 m等深线向海大幅扩张以及1971—2005年10 m等深线有部分向海扩张外,1971—2017年5 m与10 m等深线普遍向陆后退。2006—2017年,位于北关港内的2 m等深线也向陆后退。冲淤结果显示,苍南海域海床未来可能呈现弱侵蚀态势。其中,风暴潮频发导致海床经常性失稳加之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该区域泥沙补给不足,二者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海床由淤积逐渐转为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锶同位素已经成为全球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全球地质事件研究与对比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早中三叠世蒸发岩的野外剖面和钻孔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测试了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石盐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并建立了相应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研究结果显示,碳酸盐岩的87Sr/86Sr值平均为0.707 895,硬石膏岩的87Sr/86Sr值平均为0.708 174,石盐岩的87Sr/86Sr值平均为0.708 177,同时碳酸盐岩的87Sr/86Sr值从早三叠世的0.707 413快速增加到中三叠世早期的0.708 515,而后呈现下降趋势。从总体上看,这些87Sr/86Sr值与全球早中三叠世同期的87Sr/86Sr值数据接近,说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早中三叠世钾盐的物质来源大部分为海水,并沉积于海相沉积环境,同时由于火山... 相似文献
19.
基于钻孔数据的含断层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提出了一种构建含断层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广义三棱柱作为建模的基本体元,根据钻孔数据的特点和知识推理规则,进行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的推理和自动建模,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干预,扩展了钻孔数据建模的适用范围和表现能力。最后,通过研究实例展示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20.
羌塘东部治多县索加南一带在大地构造上属东特提斯构造域,处于金沙江缝合带与龙木错-澜沧江缝合带之间的昌都地块中部,广泛分布以海相为主的晚三叠世地层.其中的甲丕拉组火山岩主要由碱性玄武岩、粗面安山岩组成的一套中基性岩石,岩石化学表现为表现为低TiO2(<1%),高Al,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εNo(t)变化在-2.2~-2.4之间,εSr(t)变化在42.6~53.4之间,表现为弧火山岩特征.据此认为该火山岩是拉竹龙-金沙江洋盆(或甘孜-理塘洋)向南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