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507篇
地球物理   367篇
地质学   1086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阿尔泰山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其内发育较为频繁的古生代侵入岩浆活动,为研究中亚造山带地壳增生的理想窗口。本文通过对北阿尔泰地区西段契巴罗依北基性岩体的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该岩体就位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契巴罗依北基性岩体包括细粒辉长岩、角闪辉长岩、角闪苏长岩、细粒苏长岩等不同岩相,本次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70.6±4.3Ma,首次确认在北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中奥陶世基性侵入岩。根据区域岩浆岩年代学及地质特征,结合契巴罗依北基性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该期基性岩浆可能形成于大陆板块边缘的弧后伸展环境,源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北俯冲,深部地幔发生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与上覆交代地幔相互作用后沿弧后伸展环境下的薄弱地带上侵就位  相似文献   
102.
一、木鱼石资源概况 木鱼石学名为铁质白云岩,属海相碳酸盐类岩石。呈暗紫红色或紫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密较坚硬,主要矿物成份为白云石、褐铁矿等。含有适量的Li、H_2SiO_3、Mn、Se、Zn、F、Sr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长期使用其制作的茶具、酒具、餐具,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邓万明  孙宏娟 《地学前缘》1998,5(4):307-31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以钾质熔岩为主,以LREE和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为特征。区内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成分在时、空及组成分布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早期的夏威夷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有N(87Sr)/N(86Sr)比值、N(206Pb)/N(204Pb)比值递增和N(143Nd)/N(144Nd)比值递减的趋势。大量的Sr,Nd和Pb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源区:软流圈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伴生的少量酸性熔岩则可能是陆壳重熔的产物。各岩浆源随着时代的变新有向上迁移的现象。其中钾质熔岩的所谓EMⅡ型富集地幔源是本区特有的“壳幔过渡带”或者称“壳幔混合层”。在青藏及邻区,该层厚度达到20~30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厚的地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的缩短、加厚及快速拆沉等岩石圈构造演化必然结果,也是深部地质作用的反映,可能具有板内地幔柱、板内初始裂谷、板内俯冲等多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4.
南秦岭下地壳组成及岩石圈的拆离俯冲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新提供的Pb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位于北秦岭北界的明港地区发育的早中生代安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岩筒所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属于南秦岭。所恢复的南秦岭下地壳剖面自下而上为:底侵成因的变辉长岩-基性麻粒岩(其中含有榴辉岩及辉石岩的透镜体)-酸性麻粒岩。秦岭造山带总体的岩石因模型为:南秦岭(扬子块体)向北拆离俯冲,北秦岭地壳向华北仰冲,华北岩石因呈楔状插入秦岭造山带,拆离面约在中、下地壳之间。南秦岭俯冲岩片延伸的范围在平面上有可能达到400km。  相似文献   
105.
冻结方式对冻土试样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冻土试样的制备是进行冻土试验最为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其中土样在冻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试样内部状况.为研究冻结方式对粉质粘土含水量和干密度分布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冻结方式即单向冻结和多向冻结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状态下兰州黄土和北麓河粘土冻结试样各部位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试样内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分布程度取决于土的类型、饱和状态和冻结方式,具体为:非饱和兰州黄土在多向冻结情况下,可以取得比单向冻结更加均匀的冻结试样;饱和兰州黄土冻结试样无论是单向冻结还是多向冻结都较为均匀;北麓河粘土无论饱和与否,均以单向冻结为好.  相似文献   
106.
质量文化建设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质量管理的新发展,论述了质量文化的结构、内涵及其主要作用,树立新的质量管理观念,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7.
霍泉灌区出流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世宗 《水科学进展》1999,10(4):382-387
根据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实时配水的要求,建立了霍泉泉源年出流量随机预测模型和月出流量实时预测模型.经分析表明,随机AR(p)预测模型较适合预测泉源的年出流量,月出流量实时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8.
华北东部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经历过复杂的多旋回多阶段熔融岩浆、重结晶、变质和剪切变形历史,因而岩石组成、结构复杂.地幔橄榄岩的主元素、地幔矿物特别是金刚石中的包裹体的Mg#值及Cr#值等显示古生代岩石圈地幔高度难熔亏损玄武质的成分特征,而地幔橄榄岩的不相容元素、同位素显示高度富集的特点.这种高难熔和强富集两重性是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特征.Pb同位素反映华北东部古生代岩石圈地幔具冈瓦纳大陆地幔的特点.复县和蒙阴古生代岩石圈地幔尽管都表现为太古代克拉通地幔的特征,但存在着不均一性,前者受克拉通化后的深部作用影响强于后者.与新生代地幔Sr、Nd同位素对比表明富集的古生代岩石圈地幔向亏损新生代的地幔转变和减薄伴有新生地幔物质对古老岩石圈的置换和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神农架大九湖15.753kaB.P.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对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地层10个AMS 14 C年龄的测定以及148块孢粉样品的分析,发现每块样品的孢粉(浓度)含量都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分属于137(科)属,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孢粉带Ⅰ(15.753~11.280kaB.P.)记录了该区域晚冰期及其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冷暖波动频繁的气候条件,其中亚带Ⅰ -1(15.753~15.549kaB.P.),Ⅰ -3(14.936~14.505kaB.P.)和Ⅰ -5(12.655~11.280kaB.P.)可能分别对应最老仙女木期、老仙女木和新仙女木冷期,而亚带Ⅰ -2(15.549~14.936kaB.P.)和Ⅰ -4(14.505~12.655kaB.P.)分别对应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孢粉带Ⅱ(11.280~9.218kaB.P.)代表了由晚冰期冷湿气候向全新世温暖气候转换的早全新世缓慢升温的过渡时期。孢粉带Ⅲ(9.218~7.530kaB.P.)代表中全新世前期的气温波动上升期,7.7kaB.P.前后达到最高温。孢粉带Ⅳ(7.530~4.051kaB.P.)代表中全新世适宜期,水热配置条件最佳。孢粉带Ⅴ(4.051~0.911kaB.P.)体现晚全新世温干的气候。孢粉带Ⅵ(0.911~0kaB.P)反映了大九湖温凉稍湿的气候。  相似文献   
110.
基于云南地质灾害防治历程和云南高原泥石流防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与环境理念的泥石流防治对策与新方法。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对策是实施泥石流全流域地质灾害链的系统防治;其目标既要减灾防灾,同时保护土壤资源,兼顾实现砂石料与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避免形成堰塞湖及河湖淤积等新的环境问题;泥石流防治一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减缓泥石流蓄势速度(可流动松散物质的积蓄速度),二是科学分离和处理泥石流固体物质,变“拦挡、疏排”为“拦淤、清淤”,将泥石流泥沙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将“固床、护岸,拦挡、疏排”改进为“保土、稳坡,固床、护岸,拦淤、清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