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444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951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6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以郯庐断裂带明光朱刘探槽揭示的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变形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已有工作和认识基础上,定向采集断错变形物质,在保持原态前提下进行微观构造分析.微观细结构研究表明,断裂新活动微观变形现象丰富,形态多样.多期活动使得微观变形形态趋于复杂;压剪性和张剪性过程会遗留下不同的微观变形组构和组合;高速和缓慢变形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来加以区分;肉眼无法识别的"隐形"断层在微观视域中往往能加以识别.上述尝试一定程度丰富了断裂活动习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2.
龙岩台垂直摆倾斜仪受降雨干扰严重,EW分量与降雨量累积值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降雨干扰进行了剔除。通过对2007~2015年发生在福建内陆的几次ML≥4.5地震震前的残差值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强震前残差值曲线一般会出现几天至十几天的急剧下降或快速上升过程,多数地震在该异常过程结束后一个月内发震。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安徽人工震源地下结构探测科学实验开展的三维高分辨探测数据,以及初至波走时成像技术,获得了沿长江一线上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结果。结果显示,沿长江从马鞍山至安庆,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差异,沉积盖层厚度和浅表速度在该区呈现明显的隆升和坳陷相间的构造特征,显示了该区域中生代以来经历的隆升和伴随着岩浆活动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4.
RayequationmigrationofwideanglereflectionsinDabieorogeniczoneXU-YAOZHENG1)(郑需要)CHUN-YONGWANG2)(王椿镛)XIAO-LINGLAI1)(赖晓玲)XIAN...  相似文献   
115.
2017年9月长汀地震台安装了VP宽频带倾斜仪,从这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该仪器自动化程度、观测精度较高,能够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比较可靠的观测数据,但其稳定性较差,如:VP宽频带倾斜仪输出零漂较严重,常常需要调零,虽增加了自动调零装置,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调零功能,避免因人员进洞对仪器产生干扰,但调零模块经常出现故障,不是电机过载,就是芯片烧坏。本文通过对VP宽频带倾斜仪在日常观测中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寻找解决仪器故障的方法,并对VP宽频带倾斜仪日常维修进行总结,以备在今后的观测过程中快速判断仪器故障原因,及时完成仪器维修,确保资料连续可靠。  相似文献   
116.
117.
在开展藏北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申扎地区永珠-雄梅-果芒错一带发现了一套沿永珠蛇绿岩带(?)分布,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较为特殊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建立了日拉组及日拉组索尔碎屑岩单位。  相似文献   
118.
NaCl-H2O体系是地球内部流体的主要组分.高温高压下研究NaCl-H2O体系的性质、结构和行为的变化对于研究地球的物质演化、元素的迁移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止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高压下纯水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较多,然而关于NaCl水溶液的结构变化的高压实验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9.
北太平洋中尺度涡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聪聪  杨宇星  王法明 《海洋科学》2014,38(10):105-112
利用1993~2011年19 a的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了北太平洋(10°~60°N,120°E~100°W)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每年约产生1 800余个涡旋,其中气旋涡稍多。北太平洋东部沿岸、西北沿岸、黑潮延伸体北侧、副热带逆流区是中尺度涡的高发区,春、冬季是涡旋的高发季节。涡极性分布以35°N为界,北部多反气旋涡,南部多气旋涡。涡旋半径以100 km左右为主,并且基本随纬度升高而减小,涡旋数量随着周期增长而急剧下降。反气旋涡的平均半径和周期均大于气旋涡。利用Argo浮标剖面资料分析的6个个例涡旋的垂直结构显示,每个涡旋都有其独特的冷暖核结构,深度不同。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北太平洋涡动能分布及传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0.

东北冷涡是造成中国暖季强对流的重要天气尺度系统之一。为对比东北冷涡与不同类型强对流过程的时空关系及其环境特征差异,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大气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时大风、降水观测资料,筛选了2017—2021年4—9月东北冷涡背景下9例雷暴大风型、9例强降水型以及8例混合型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动态合成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类强天气过程相对于冷涡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雷暴大风型过程,超过70%的雷暴大风出现在冷涡中心的西南部或南部;而混合型过程,超过70%的大风出现在冷涡中心的东南部或南部;混合型和强降水型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均主要出现在冷涡中心南部或东南部,但后者发生在冷涡东南部的比例更高;雷暴大风型和强降水型过程主要出现在东北冷涡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而混合型过程主要发生在东北冷涡的成熟阶段。(2)三类强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环境条件差异显著。雷暴大风型过程多出现在5—6月,一般对应的东北冷涡更深厚,等温线更密集,大气环境偏干,存在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和强风垂直切变条件,雷暴大风多发生在冷涡南侧的锋区附近,对流层中、高层受干冷空气控制,叠加在低层比较浅薄的暖湿空气之上有利于大气层结条件不稳定的增强,降水粒子蒸发降温形成的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叠加锋区辐合更有利于形成区域性地面强风;而强降水型过程多集中在7—8月,对应的东北冷涡强度较弱,等温线较稀疏,强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靠近暖区一侧的强层结不稳定区域内,对应水汽充沛、整层暖湿的环境条件,中低层温差较小,风垂直切变较弱。混合型过程对应的月份和冷涡强度与强降水型过程更接近,水汽、高低层温差以及风垂直切变等环境条件介于上述两类过程之间,但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在三类过程中表现为最大。总体来看,相较于中国中、低海拔地区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的环境特征而言,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天气过程对应更强的深层风垂直切变,具有更强的天气尺度动力强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