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81.
川东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川东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露头剖面野外实测和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等八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及其沉积响应。须一段(即小塘子期)发育时期,受印支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大部分隆升成陆,仅在研究区北西部广元、剑阁等地发育海相三角洲相沉积。须二段发育时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较为强烈,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加大,沉积物供给充分,沿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西南部主要发育浅湖沉积。在须三段发育时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构造活动逐渐减弱,处于低幅稳定隆升状态,碎屑物供给量减少,沿米仓山-大巴山前缘地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从盆地前缘地带向中心地带则主要发育浅湖沉积。须四-须六段发育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增多,从盆地前缘地带向中心地带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相到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82.
南大巴山前缘黄龙组古岩溶储层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大巴山前缘黄龙组古岩溶储层划分为弱溶蚀岩溶岩、中等溶蚀多孔状岩溶岩、强溶蚀角砾状岩溶岩和强溶蚀交代的次生灰质岩溶岩等4种类型,以非溶蚀岩为对比参照物,系统分析了各类岩溶岩的锶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岩溶过程中的87Sr/86Sr值,具有从渗流-活跃潜流带的正偏移,至静滞潜流带逐渐转化为强烈负偏移的演化趋势;在同一岩溶水流体的水-岩反应体系中,基质组分相比角砾对87Sr的富集作用更强,而次生灰质岩溶岩相比白云质岩溶岩缺乏富集87Sr的锶同位素分馏效应;不同成因类型和溶蚀强度的岩溶岩具有高87Sr/86Sr值特征,主要与参与古岩溶作用水-岩反应的古陆地下水富87Sr壳源锶的注入以及白云质基质岩对87Sr具有强富集作用有关.各类岩溶岩锶同位素特征,可为预测和评价研究区黄龙组古岩溶储层发育条件及时空展布规律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3.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但深层古近系的勘探尚未突破,主要是束缚勘探的储层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于深部储层而言,孔隙的发育状况与储层的岩石成分、结构密切相关,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大量薄片和岩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分析、有机酸测试等手段,对惠州凹陷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和部分填隙物的溶蚀作用导致孔隙度增大。各井数据揭示珠海组及恩平组深层储集砂岩的成岩强度大部分达到了中成岩阶段B期,有机酸被释放出来,参与溶解作用,次生溶蚀孔隙的大量形成,改善了深部储层的物性,增添了深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4.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问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5.
陕北长6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一套砂,泥薄互层的组合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很强,尤以层间的非均质性最为严重,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的变化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建立了6种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模式,探讨了向上变同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后复变浅的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6.
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剖面测量、采样和室内鉴定,建立了甘溪剖面泥盆系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对甘溪剖面泥盆系甘溪组风暴岩进行系统研究。本剖面风暴岩沉积特征很典型,各种与风暴流有关的沉积构造非常发育,可划分出近源和远源风暴流沉积2个类型。风暴岩的发现有利于加深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风暴岩的频繁发育,表明研究区在泥盆系沉积时,曾经处于易受到古大洋气候影响的低纬度区域,由于风暴作用是瞬时间的等时性事件,风暴沉积序列可以作为"明显的等时意义"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因此,该项研究成果对重塑龙门山地区古海洋学、古气候学的研究,对恢复古板块位置等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7.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63,自引:27,他引:163  
郑荣才  彭军  尹世民 《沉积学报》2000,18(3):369-375
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叠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 (A/S比值 )变化、基准面升降幅度及沉积动力学条件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最终提出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标准层序模式。有意义的是,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与四川、鄂尔多斯和辽河等盆地中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8.
试论块状白云岩的混合水成因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沉积相、岩石学、矿物学、氧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证明块状白云岩的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是一个包括交代、重结晶调整和溶蚀充填作用的复杂水-岩反应过程,提出块状白云岩的混合水成因模式。白云石化过程主要受混合水带的孔隙水盐度变化控制,在侧向加积变浅的浅海碳酸盐沉积体系中,混合水带由陆向海方向迁移引起的孔隙水盐度由高向低变化,是控制白云石化过程的水文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9.
南海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发生了物源突变地质事件。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和中新统珠江组砂岩薄片镜下计点法统计技术,详细研究了碎屑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以深成的岩浆岩屑占绝对优势,长石和沉积岩屑含量也相对较高,与该期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沿海近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的母岩区相一致;而珠江组砂岩中,岩屑以变质岩屑占优势,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岩浆岩屑、沉积岩屑和较多的长石,显示珠江组具有更多的物源供给区。随着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尤其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大陆风化及侵蚀程度增强,珠江口盆地沉积物源区向华南古陆内部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区和青藏高原东麓扩展,碎屑组分变化应该是该期各种地质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0.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成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是天然气藏的主力产层.在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钻井、测井、物性分析和X-衍射分析资料, 对川东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成岩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川东黄龙组主要发育萨勃哈、有障壁海岸和陆棚3个相带以及特殊的古喀斯特相, 储集岩类型以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 有效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 最重要的储层类型为孔洞缝型, 最有利储层发育部位为岩溶上斜坡中的坡地和残丘微地貌单元.综合分析认为, 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 粒屑滩沉积微相控制了黄龙组储层的区域分布, 早-中成岩阶段压实卤水成岩系统、古表生期大气水成岩系统以及埋藏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