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Based on phenological records extracted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dairies, spring phenological ser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of China since 1834 is reconstructed. Together with temperature and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the indicating significance of spring phenological series to temperature changes i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From 1834 to 1893, spring phenodate in the YRD was fluctuated and gradually delayed, but, advanced greatly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From 1900 to 1990, although the decadal variations were found, no clear multi-decadal trend was detected. From 1990 to 2010, spring phenodate showed significantly advance again. Compared with the mean value for 1977-1996, the latest phenodate occurred in 1893 with 27 days delayed while the earliest phenodate occurred in 2007 with 17 days advanced. (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pring phenodates and temperatures from December to March and from January to March exceeded -0.75 and -0.80,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our phenodate series well presents the long-term changes of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especially from January to March) tem-peratur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basic data for the long-term integrated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over China in the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62.
孔钦钦  葛全胜  席建超  郑景云 《地理研究》2015,34(12):2238-2246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通用热气候指数,研究中国12个重点旅游城市的气候舒适度及其1960-2013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 依据气候舒适度年内分布特征,所有城市可分为5种类型,即春、秋适型,春、秋、冬适型,春、夏、秋适型,冬适型和全年不适型。② 1960-2013年,年均通用热气候指数基本均显著增加;哈尔滨、大连增幅最大,分别达1.73 oC/10a、1.44 oC/10a。月均通用热气候指数也一致增加,且增幅冬季大、夏季小。③ 从年尺度看,各城市“冷不舒适”频率降低,“热不舒适”频率增加。哈尔滨、乌鲁木齐、北京、拉萨、西安、上海、三亚年“舒适”频率增加,尤其拉萨增幅高达8.9 d/10a;呼和浩特、大连、昆明、重庆、广州年“舒适”频率降低。④ 从月尺度看,6-9月的“舒适”频率整体降低;11-2月的“舒适”频率整体增加;3-5月及10月表现为纬度或海拔较高城市的“舒适”频率增加,其余城市降低。  相似文献   
63.
能源保障风险综合指标体系研究是能源保障风险评价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其中,煤炭和石油作为我国能源供给与消费的主体,其保障风险源于资源、生产、运输、市场和消费五大方面。煤炭和石油保障风险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是在对各风险源产生风险可能性展开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和综合,进而形成煤炭和石油保障综合风险指数。本文借鉴有关风险研究的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形成由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等4个层次、共14个指标的保障风险识别与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煤炭和石油保障综合风险度,以及各风险源风险度的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计算得到的煤炭和石油保障综合风险度指数(ESCR I),在此基础上对煤炭和石油保障风险进行综合的等级划分,并将其风险可能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这一研究结果可在煤炭和石油保障风险乃至在整个能源保障风险评估与管理中,为辨识、预测和应对风险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自竺可桢先生 1 972年发表《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一文以来的 30年中 ,我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 6个方面对此予以概括 :(1 )印证了竺可桢先生确定的主要冷期 ,并对寒冷状况进行了定量估计 ;(2 )新识别出战国冷期和中唐冷期 ;(3)证明了中国存在中世纪暖期 ,并论证了该暖期是过去 2 0 0 0年中国最暖的时期 ;(4)修正了对汉代暖期和隋唐暖期温暖程度的认识 ;(5)发现了历史时期冷暖变化的千年周期 ;(6)定量估算了过去 2 0 0 0年温度变化的幅度和速率。  相似文献   
65.
通过梳理和集成近年研究成果,综述了过去2000年中国主要农耕区拓展的阶段性及其间全国耕地面积和其中近千年垦殖率变化的主要特征。主要结论有:① 中国主要农耕区第一次大规模拓展出现在西汉,从黄河中下游拓至整个长江以北地区;第二次在唐宋时期,主要是长江以南农耕区域从平原低地拓垦至丘陵山地;第三次在清中叶以后,主要是对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的拓垦和山地的深度开发。② 过去2000年中国耕地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公元初突破5亿亩(1亩≈ 667 m2),8世纪前期突破6亿亩,11世纪后半叶达近8亿亩,16世纪后期突破10亿亩,19世纪前期突破12亿亩,1953年逾16亿亩,1980年逾20亿亩。③ 中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体格局至11世纪前后就已基本奠定。1080年前后,黄淮海、关中平原等的垦殖率达30%以上,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两湖平原和四川盆地等达30%左右。1850年前后,华北平原、汾渭盆地和陇东地区、四川盆地、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的垦殖率均超过30%。2000年前后,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汾渭盆地和陇东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农业区中有2/3以上垦殖率超过50%,辽西丘陵、坝上高原、黄土高原及南方各省的丘陵山地也多达15%以上;西北绿洲农业带及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带的局部地区也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66.
研究各国在未来政策实施下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对比其与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s)承诺目标的差别,对促进各国继续提高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各国经济和能源数据,构建了化石能源CO2排放的动态模型,通过设置“延续”和“规划”两类情景,模拟了欧盟、美国、中国、印度2016-2060年的CO2排放量变化,并与各自的INDCs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① 中国在全部实现既有政策规划的前提下,将于2030年达到CO2排放峰值,约11277±643 Mt CO2,比延续过往发展趋势的情景提前10年达峰,峰值降低接近3000 Mt CO2;2030年单位GDP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63.6%,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约24.7%,能够实现中国提出的INDC目标。② 在全部实现既有政策规划的前提下,欧盟和美国CO2排放量有明显下降,印度CO2排放增速将明显放缓,欧盟和印度基本可以实现INDCs的最低要求,但美国与其最低承诺目标尚有差距。③ 各国INDCs目标均有力度,其中以中国和美国最为突出。但要在INDCs目标基础上,更进一步减缓全球增暖,确保21世纪末气温上升幅度低于2 ℃甚至1.5 ℃,发达国家需进一步推进减排举措、技术、资金等的落实,包括带头推进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尽早实现CO2排放负增长,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68.
Using the dataset provided by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Global Volcanism Program, we have extracted the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 ≥ 4) from the period 1750–2010 and have then analyz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since 1750 according to their geographic latitudes, their elevations, and the years and months in which they occur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were located around the margins of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islands of Sumatra and Java, especially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s(10°N–10°S).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were concentrated at 1000–2000 m elevations and in the months of January and April. There were more eruptions in the summer half-year(from April to September) than in the winter half-year(from October to the next March).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have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s, including cycles of 15–25 years and 35–50 years, which were detected by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with the fluctuations being more frequent after 1870 than before. During the periods 1750–1760, 1776–1795, 1811–1830, 1871–1890, 1911–1920 and 1981–1995, there were relatively many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相似文献   
69.
历史文献中的气象记录与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献记载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代用证据之一,对于定量重建过去数千年的气候变化序列具有独特价值.本文分析了中国历史文献中气象记录的特点及主要内容,重点梳理了利用各类记录定量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基本方法,并列举了通过多源记载集成、多时段记录衔接重建过去2000年中国东中部地区温度与干湿变化序列的校准案例;旨在为客观提取气候变化信息、获取高信度的气候变化数据和进一步发展利用文献记载定量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认识是:1)历史文献中的气象记录主要有4类:天气、气象灾害、物候与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记载;定量重建气候序列的基本方法有:回归分析、物理模型、分等定级、频次统计、类比分析等,但各类记录的来源、格式、连续性、详略与定量化程度不一,导致利用各类记录定量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2)对根据多源记载或不同方法反演的代用记录进行集成,利用回归分析、方差匹配、记录影响趋势剔除等校准技术,加强多源数据的相互插补方法研究,可解决古代气象记录的漏、缺记问题,是重建连续气候变化序列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