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案件原由 某村村庄坐落在河流边,在河流与公路边上有一大块斜坡地,未被洪水淹没时,该村一、二组部分村民在地上种植粮食及蔬菜.谁种多种少,斜坡地权属问题这两组村民一直争论不止.1959年,该村将斜坡地一分为二,分别为两组生产责任区域.1983年3月,斜坡地被划给这两组村民植树造林使用.1985年,县人民政府为村民在斜坡地上种植的林木颁发了《林权证》.1992年11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权属争议双方代表到现场指界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1993年9月,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该县土地详查权属调绘至组级的实际,编制了各乡镇含社(组)级权(境)界线的行政区划图.  相似文献   
32.
某地质队于1965年12月28日经原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征用县城关镇某村7亩土地.1998年6月,该地质队向县政府申请土地登记,县政府于1998年9月给其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其合法土地使用面积为7.495亩. 2006年5月,该村部分村民经实地丈量后认为,地质队用地面积为7.87亩.据此,村部分村民以县政府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县政府颁发给地质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相似文献   
33.
郑义 《河南地质》2010,(3):44-44
2004年,甲房地产公司以拍卖方式取得了一块商服用地。2005年,国务院批准该市设立出口加工区,甲公司的商服用地位于出口加工区内。根据《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区内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至此,甲公司的地块已经无法按原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34.
郑义  郭春丽  王登红  赵汀  王岩 《地质学报》2023,97(11):3569-3603
铟(In)是21世纪重要的紧缺战略性矿产,对国家稳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铟资源,但尚未发现铟的独立矿床,目前已知的57个伴生铟矿床兼有镉(Cd)、镓(Ga)、锗(Ge)的资源潜力。本文在详细梳理所有伴生铟矿床的区域分布、成因类型、形成时代、赋存矿物、独立矿物和富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铟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统计发现:我国伴生铟矿床高度集中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和华南地区;可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叠加(复合/改造)型、斑岩型和受变质型;7类矿床中,铟无一例外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作为副产品被回收;85%的伴生铟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古近纪和中生代之前的矿床数量较少。目前全球已发现了19种铟独立矿物,我国报道了其中的5种。硫铟铜矿(CuI nS2)是我国最常见的铟独立矿物,其余的铟独立矿物如自然铟,羟铟矿等仅出现在特定的伴生铟矿床中。目前研究多关注扬子地台西南缘的矽卡岩型伴生铟矿床,而对散布于全国各地其他6类伴生铟矿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铟富集机制的认识,更不利于摸清国内铟资源家底...  相似文献   
35.
案件原由 赵某是豫东某村村民,他居住的宅院是祖传的老院子,房屋也是几十年前的土木房.前不久,赵某自己找人拆除了旧房的土木结构墙体,在原宅基上重新砌墙盖成了两层砖瓦小楼.建成后的楼房,所占土地面积与原房并无变化.由于该村民盖房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经群众举报,该县国土资源局有人员赴现场作了调查.在如何处理的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即使是在原旧宅基地上建房,也属住宅用地,就应该审批,如不批自建,就应依法处理;而另一种意见认为,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还要求尽量使用原有宅基地,只要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没扩建占地,只是在原基脚上形成墙体,如再审批,就属重复审批,应该不作处罚.  相似文献   
36.
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庞西垌-金山银金矿田位于粤东与桂西交界处,包括庞西垌、金山、中苏、竹根坡、高村等银金矿床及一系列银金矿点,是20世纪80年代规划的十大银矿基地之一。庞西垌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尤其发育。印支期以来,可识别出3期主要构造:第一期为右行韧性剪切,前人利用糜棱岩中白云母测得时代为221 Ma;第二期为左行韧脆性剪切,北东向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反映最为突出,切过燕山晚期花岗岩;第三期为脆性走滑。银金矿体及矿石结构、构造主要受第二期左行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应用里德尔剪切体系对控矿构造的分布特征分析显示,银金矿脉主要赋存于里德尔体系的D、R和T裂隙中;D裂隙是最重要的赋矿构造,热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体呈透镜状左行斜列于主断裂面中,沿走向往南西侧伏;R和T裂隙主要发育梳状含金石英脉。R裂隙呈密集剪破裂产出,与主断裂面夹角15°~35°;T裂隙呈雁列状等距分布,与主断裂面夹角约为45°。这些矿脉就位体系,可以为该区进一步找矿作参考。  相似文献   
37.
钦杭结合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接合带。研究显示,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它在古生代仍存在洋壳,属于洋陆俯冲体系。中生代构造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它使钦杭带由特提斯构造域卷入到西太平洋构造域中,大地构造性质从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板块构造机制为主,转为陆内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地质效应,最突出的是燕山期岩浆的大规模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的大爆发。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确切的幔源端元信息,幔源物质参与了许多矿床的形成,并为最近钨多金属矿床北拓找矿所验证。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钼)矿带,斑岩铜(钼)矿在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它们的主成岩成矿年龄是燕山期,但带有古老俯冲带岛弧体系的基因。钦杭带也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VMS型铜多金属矿床和SEDEX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发育。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带,古老俯冲带经燕山期改造/叠加成矿是钦杭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38.
牛佳  郑义  周永章  郭晓昱 《岩石学报》2017,33(3):753-766
盘龙铅锌矿是近年来在钦杭成矿带南段新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位于广西大瑶山西侧,属于桂中坳陷带与大瑶山隆起的结合部位。它的容矿围岩为泥盆纪上伦组白云岩。成矿过程可分为三个成矿期:1)原生沉积期,以星散状构造、似层状-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胶状-变胶状构造、草莓状构造、揉皱构造等矿石组构特征为代表;2)活化改造期,成矿元素重新活化富集形成网脉状构造、假角砾状构造、环带构造、晶洞构造、小球状构造、交代结构、压力结构等;3)地表氧化期,原生的硫化物在地表被氧化。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原生沉积期和活化改造期重晶石内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包裹体岩相学分析显示,两个期次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均比较简单,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原生沉积期均一温度范围110.0~234.3℃(平均值为147℃),盐度介于0.33%~15.57%NaCleqv之间(均值为7.09%Nacleqv)。活化改造期均一温度稍低于原生沉积期,但盐度却明显高于前者,均一温度范围107.9~179.5℃(平均值为139℃),盐度范围1.81%~21.24%NaCleqv(均值为10.90%Nacleqv)。拉曼分析测试显示,两个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气相组分主要为H_2O。原生沉积期和活化改造期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贫CO_2的特征。结合重晶石矿物的产出状态,原生沉积期流体特征与SEDEX型矿床流体特征相吻合,而对其改造的后期流体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或者SEDEX型矿床流体特征相符。联系到区域演化历史及海底热水的幕式喷发特征,本研究认为,盘龙铅锌矿是典型的古生代热水喷流沉积叠加后期改造成矿的复合"二阶段成矿作用"的结果,对古生代地层中SEDEX型矿床的改造动力来源于后期浅成低温热液活动,也可能是晚期的又一次热水喷流活动。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地区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七组:3140±19~2826±36 Ma、2761±36~2273±23 Ma、2025±27~1673±89 Ma、1036±144~673±17 Ma、574±19~422±11 Ma、392±11~312±10 Ma和224±18~133±2 Ma。结合锆石的原位微区Hf同位素结果ε_(Hf)(t)值介于-18.0~16.8,n(~(176)Lu)/n(~(177)Hf)和n(~(176)Hf)/n(~(177)Hf)分别为0.000235~0.005759和0.280524~0.283022,T_(DM2)=4291~293 Ma,我们认为大石寨组岩屑晶屑凝灰岩中第一组锆石(3140~2826 Ma)指示东北地区或其邻区可能发育过中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古老基底。第二组锆石(2761~2273 Ma)记录了Kenorland超大陆汇聚的地质事件,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太古代—古元古代古老结晶基底的信息。第三组锆石(2025~1673 Ma)则是Columbia超大陆形成地质事件的响应。第四、五组锆石(1036~673 Ma、574~422 Ma)来源于东北地区,分别记录了区域新元古代Rondinia和泛非期Gondwana两期重大地质事件。第六组锆石(392~312 Ma)峰值年龄为34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50.0±6.5Ma(MSWD=4.0,n=43),占总数48%,代表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属于早石炭世。第七组锆石(224~133 Ma)可能与后期流体改造有关。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石寨组岩屑晶屑凝灰岩大部分样品属于偏铝质(A/CNK=0.65~1.95)、钙碱性(δ=0.88~2.50)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相似。结合前人已发表地质资料,我们认为克什克腾旗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为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指示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尚未闭合。  相似文献   
40.
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地区水文地质环境与土地盐碱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