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探研——以汾河上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择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汾河上游为研究区域,运用"系列横剖面"、"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等方法,对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与历史时期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人类对环境的干预及应对环境变迁的能力较低,故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也存在波动变化;研究历史时期生态脆弱地带的流域生态安全,人口数量、耕地数量、畜牧业开发程度、国家政策、战争频次等应是主要指标;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体系下,压力、状态指标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反之,民间控制行为的出现反证了生态演变程度的加剧。本文研究复原了历史时期汾河上游生态安全演变态势,但如何量化不同阶段的流域生态阈值,并进行生态安全性的判别等,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2.
利用重力多尺度分解资料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重力异常分解模型,选用小波基函数“bior3.7”,分解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小波4阶近似成分,利用其主要由莫霍面产生的布格重力异常,以6条人工地震剖面信息做初始控制条件,反演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73.
着重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四活动期以来M_S≥5.0地震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第四活动期从1820年至1976年期间,地震活动出现了前后两次基本相似的强弱起伏活动过程,分别历时69年和66年。前后两个活动过程不但时序结构类似,进程一致,且空间演化格局相似,都是先从华北地区的中南部开始,再迁移至东北部辽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最终在华北地区北部集中出现一系列强震活动,而完成整个活动过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前后两活动过程的第一阶段6级以上强震,在空间分布上除南黄海地区外,基本上互不重复。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该地区今后地震活动主体区域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74.
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对降水响应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88—2009年济南泉域8个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点不同时段观测资料及1998—2009年降水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对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存在显著的0.82~1.16 a的主振荡周期,低频部分仅在部分年份存在1.95~3.09 a的振荡周期;②含水岩组富水性对地下水位动态存在影响,研究区主径流方向上弱富水性地段地下水位动态时滞较强富水性地段长,强富水性地段4个观测孔地下水位波动时序基本一致;③地下水位动态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明显,为73.06~134.42 d,总体表现为地下水径流路径越长,响应越滞后;④基于地下水位动态与基于降水—地下水位动态交叉小波变换得到的观测点对水位动态的滞后时间多数一致,同一径流路径上局部点对滞后时间之和与全局点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交叉小波分析可定量评价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与降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商业住宅小区信息的特点,研究设计了商业住宅小区信息的分层方案及属性数据库各属性表的结构,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并对数据的查询、显示及维护功能的实现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在综合分析北京市戒台寺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建立了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77.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78.
根据对1980年汛期在黄河18个水文站采集样品的分析结果,本文讨论了黄河悬浮物的粒度、矿物和化学组成从上游到下游的地理分异。  相似文献   
79.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 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木炭分析工作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部、陇东和陇西等地区,官亭盆地的木炭分析工作则...  相似文献   
80.
黑土区土壤侵蚀的REE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定位小区段面法实验和稀土元素示踪剂检测,选择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和永吉县的两块黑土实验小区进行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探讨了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法应用于黑土区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发生过程研究的可能性,并计算出坡面不同部位的侵蚀量与相对侵蚀量,较好地描述降雨对坡面的侵蚀过程。实验表明,坡面的土壤侵蚀率随降雨时间而加大;7°~12°坡面的最大土壤侵蚀量出现在坡面中部和下部(为Nd、Sm和Eu所标记的坡段)。降雨时间和地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颗粒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