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为2.9Ma。研究区上三叠统沉积地层从下到上由滨海相、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冲积扇相组成,为印支期扬子地台西缘前陆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北西侧龙门山推覆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其它层序界面特征,结合沉积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域的时空配置,建立了该区晚三叠世地层格架和4个等时界面。  相似文献   
72.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东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羌塘-唐古拉板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缝合带。由韧性推覆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构造带和推覆构造带,以及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深海复理石,古生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等组合而成,是复杂的断裂系统,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盆的形成和扩张,晚侏我世洋壳俯冲和岛弧形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弧-陆碰撞汇聚和喜马拉期断陷盆地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复杂演化历史过  相似文献   
73.
西藏林周县普琼朗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勒青拉及其邻区开展矿产资源大调查项目成果为基础,对林周县普琼朗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早期为西藏冈底斯岛弧造山带重要的富铁矿成矿期,普琼朗铁矿是产于喜马拉雅早期居布札日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中的,岩桨期后中低温热液矽卡岩型交代一充填矿床.该矿是产于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灰岩中的大型矿床,在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矿区二叠系洛巴堆组,蒙拉组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以及近东西向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二叠系洛巴堆组,蒙拉组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黄铜矿、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透辉石、石榴子石等.在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同时该矿的发现,为冈底斯岛弧造山带富铁矿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勐养侵入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28 Ma)、花岗闪长岩(113 Ma)和辉长质(123 Ma)、闪长质包体(120Ma)组成。暗色包体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岩中,包体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包体和闪长岩包体。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具有塑性流变特征,有些包体具有淬冷边和反向脉,包体中可见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同为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的稀土配分曲线模式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形态基本一致,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所有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和Nd)、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Ce和Zr)。勐养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岩浆弧环境。暗色包体具有低的Si O2含量(Si O2为48.02%和59.8%)和高的Mg#值(Mg#=48.1~68.5),表明暗色包体的原生岩浆应是板块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后期岩浆混合作用的改造。暗色包体锆石的εHf(t)为3.6~6.2,Nb/Ta值为12.1~15.4,显示岩浆源区具有亏损地幔特征。黑云二长花岗岩的Mg#=33.5,Nb/Ta值为10.9,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锆石的Mg#=44,Nb/Ta值为12.5,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和地壳,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腾冲地块早白垩世勐养侵入岩体及其暗色包体的的成因,是左贡—保山板块洋壳向南西俯冲在波密—腾冲地块之下,使区域地壳不断加厚并导致区域重力均衡隆升,深部地壳物质在加热后抬升减压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量的花岗岩浆。由于俯冲洋壳板块在俯冲、碰撞过程中诱导的幔源岩浆与重熔物质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  相似文献   
75.
马江结合带俯冲时代一直是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花岗岩的构造属性是对马江洋闭合时间的重要制约。本文报道了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北西段的中细粒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61.34 ±0.69 Ma (MSWD=1.4),为晚二叠世。岩石具有高SiO2(77.01%~78.07%)、高K2O (4.32%~4.57%)、低钙镁(CaO=0.32%~0.34%;MgO=0.04%~0.06%)和低P2O5含量特征,富集Rb、U、Th,明显亏损Ba、Sr、P、Ti和Eu等,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该岩体可能是马江洋岩石圈南向俯冲的背景下,由俯冲海洋岩石圈诱导的幔源岩浆侵入古老地壳,形成初生地壳,在后期持续的热事件的影响下,提供足够的热引起初生地壳和古老地壳的混合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度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76.
77.
位于印度板块北缘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奥陶纪至古近纪约5亿年期间发育一套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厚度达14 km,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的最佳地区。作者在对该区显生宙地层主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察研究以及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基础上,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地层划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3个沉积相组、15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亚相。作者通过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地层系统、沉积相、沉积特征的系统研究,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奥陶纪-泥盆纪为稳定陆表海演化阶段;2)石炭纪-二叠纪为大陆裂谷盆地演化阶段;3)三叠纪-侏罗纪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4)早中白垩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盆地演化阶段;5)晚白垩世-古新世为前陆晚期磨拉石盆地演化阶段;6)古近纪-第四纪为造山隆升断陷盆地形成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盆地经历了由陆表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8.
形成于燕山期的黑牛洞铜矿分布在江浪变质核杂岩的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内,变基性火山岩附近矿化和蚀变强烈。伸展型韧性剪切带晚期具有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叠加的构造特征。黑牛洞铜矿似属韧性剪切带型铜矿,其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矿床具有多成因的特点,而最终使其成为富铜矿的重要控矿因素则是燕山期的伸展型韧性剪切作用及其晚期的脆性断裂叠加。建议找矿在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内,有变基性火山岩发育,矿化、蚀变显示良好,晚期叠加张性或张扭性断裂的有利地段展开。  相似文献   
79.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将会阻碍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论述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0.
笔者近年在甘孜—新龙地区进行“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成金条件与远景预测”专题工作时,于甘孜县色西底乡尼多南西侧,新发现一处被构造肢解的不完整蛇绿岩套。综合野外和室内镜下观察,主要有层状辉长岩、席状辉绿岩墙、枕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硅质岩和深灰色砂、板岩,现将其主要特征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