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5篇 |
免费 | 120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6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211篇 |
地质学 | 302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36篇 |
自然地理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隧道工程测量中定向测量的目的是将坐标和坐标方位角传递到隧道里面去,从而使地面测量控制系统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2.
正冻土中水热迁移问题的混合物理论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连续统力学的混合物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冻土的力学 热学性质 ,建立了相应的本构关系 .以此为基础 ,首先给出了层冰形成的一个判别准则 ,研究了孔隙率对冻胀量的影响 ,所得规律能很好地解释已有试验结果 .其次 ,推导出控制冻土水热迁移过程的场方程为具有可动边界的非线性Burgers型方程 ,这一发现为研究土体冻结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83.
平凉火电厂区域稳定性评价──航磁资料分析王新林,邵世勤,陈爱玲(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0前言建筑物或其它工业设施的区域稳定性问题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区域稳定性是指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及其建筑物安全的影响程度,即现代地... 相似文献
84.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W(7.9±0.2)表... 相似文献
85.
86.
87.
保证Cd的高回收率以及彻底的Sn干扰去除是获得精确镉同位素组成的前提,目前报道的多种Cd分离与纯化方法获得的Cd回收率有较大差异(42.6%~99.8%),且去除Sn干扰的效果也不同(去除率在87.8%~97.4%之间),Cd回收率和Sn去除率均不理想。本文对前人报道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发现0.1 mol/L氢溴酸-0.5 mol/L硝酸是分离Cd和Sn的有效试剂,增加该组混合酸的用量可淋洗出样品中更多的Sn且不会损失Cd,当混合酸的淋洗用量增加至30 mL时,Sn的淋洗率达到99.8%以上,Cd的回收率亦达到99.0%±0.5%,可满足土壤样品镉同位素的测定要求。本工作为获得高精度的镉同位素组成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土壤环境中镉的污染来源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8.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实测地层压力和地震资料, 分析了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地下流体压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 本区泥岩压实类型可划分为正常压实-常压型、单段欠压实-弱超压型和双段欠压实-强超压型三大类; (2) 油层压力梯度接近于1, 多属正常压力系统; (3)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平、剖面压力场特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4) 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个部分组成, 断裂系统、不整合面和相互连通的孔隙系统及底辟构造组成了凹陷内流体纵、横向输导的复杂网络系统; (5) 规模较大断层两侧的剩余压力和压力系数具较明显的差异性, 断层对压力的形成、演化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6) 欠压实与烃类生成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89.
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较多。选取19个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取出5个主成分,分别是师生的情感投入与态度因子、教学氛围因子、教育教学理论储备和教学机智因子、教学实际操作因子、情境设置下的学生认知水平因子。就此提出建议: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地理教学工作中去,热爱本学科,更爱朝夕相处的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夯实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感染每一个学生;备课时,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恰当地选取教学方法,弹性预设,准备生成;授课时,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营造公平民主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生成;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生成资源,助学生的思维升华一臂之力,使得再生成,再利用,让地理课堂始终展示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后,反省吾身吾课吾学生,扬长避短,让生成之火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