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2.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与背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本文从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构造作用两方面讨论大兴安岭的成矿系统。Sr、Nd、O、Pb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大兴安岭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大兴安岭晚中生代壳幔混熔花岗质岩石组成及其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它们是在板内非造山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与南岭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的对比研究,将加深对大兴安岭中生代成矿特征的认识。深部构造特征也进一步印证了大兴安岭的成岩-成矿的背景。  相似文献   
23.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稳定元素比值和相容,不相容元素同等富集则表明是碳酸岩和硅酸盐混合的原始母岩浆液态不混熔的产物。 岩墙群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背景表明,它们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到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大同岩墙群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华北早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喀喇沁早白垩世橄辉云煌岩岩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寻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口,是大陆岩石圈研究所感兴趣的,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岩石圈深部信息。本文报道的是在内蒙古喀喇沁黑龙潭火山颈中发现的橄辉云煌岩,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24Ma。火山活动明显受到中生代构造活动控制。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在源区存在陆壳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25.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的构造热演化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 深成岩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对不同阶段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进行分析 ,从而确立了该区构造岩浆演化的序列 :晚三叠世以含幔源包体的基性 超基性岩侵位为标志的初始幔隆 ,早 中侏罗世以辉绿岩岩墙群侵入为标志的中、上部地壳伸展 ,晚侏罗世强烈的粗面质火山岩喷发 ,早白垩世板内非造山性质的碱性 亚碱性花岗岩侵位 ,同时还形成了基性岩墙和玄武岩 .据此 ,可以认为中生代大兴安岭的隆升与幔隆背景下深部岩浆上涌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兴安岭造山模式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26.
华北北部二叠纪陆壳演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前围绕华北北部(包括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北邻的兴蒙造山带)的二叠纪的构造背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其中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是古亚洲洋的演化持续到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由于大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之下的俯冲,导致克拉通北缘成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活动陆缘有从早期(C2)的板块俯冲-汇聚向晚期(P2-T1-2)板块拆离-陆缘伸展演变的趋势,论证多偏于岩浆作用。本文将从沉积建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讨论,本文将研究区晚古生代陆壳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法门阶之前的中泥盆世是兴蒙造山带的主造山阶段;(2)晚泥盆-早石炭世进入后碰撞阶段;(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兴蒙造山带的年轻陆壳在伸展背景下,上叠的新生性裂陷槽构造而非大洋板块控制了同期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这三阶段的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都有相应的表现。研究区深成岩同位素年龄显示了中-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三个峰值。为了揭示岩浆的形成机制,本文重点对研究区早二叠世(280Ma)和晚二叠世(260Ma)深成岩的岩石组合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R1-R2图显示本区二叠纪深成岩组合与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安第斯型造山带不同。早二叠世深成岩具双峰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早二叠世深成岩与EMI地幔源区有更密切联系。受到前人对高寺台原始岩浆研究的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存在板内OIB岩浆沿着岩石圈断裂的上涌的过程。相比之下,晚二叠世深成岩多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岩石碱性程度提高,中酸性岩石具高碱、高钾的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岩浆源区有向EMII演变的趋势,中-上部地壳熔融物质增多,暗示热活动带的上升。总之,从岩浆形成机制、岩浆源区演变的趋势和岩浆时空演化等诸多证据都表明:二叠纪深成岩的形成更多地与板内自身热演化有关,与安第斯型造山带有明显区别。兴蒙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从更大的构造背景对它加以考察。中亚造山带存在8条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过碱性-碱性长石花岗岩带,它们共同都伴有双峰式火山岩。构造岩浆岩带横贯数千千米,北东走向的构造带显示了新的构造格局,高εNd(t)和低εSr(t)的同位素特征,反映了伸展背景下裂谷带的反复多次活动。总体上,中亚造山带作为增生的年轻陆壳,与华北克拉通及塔里木地块等一起从早二叠世开始,进入了新阶段的演化。从大陆岩石圈形成过程的克拉通化角度看,中亚造山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碰撞后的第一阶段的克拉通化,晚石炭-早二叠世进入克拉通化的第二阶段,大规模的新生的带状伸展构造出现,标志着深部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7.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岩石学报》2013,29(9):2959-2970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8.
黑龙江西北部小古里河过钾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邵济安  张文兰  周新华  张聪 《岩石学报》2009,25(10):2642-2650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裂谷带北端出露的一套超基性、基性的过钾质火山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确认了火山岩的喷发顺序,肯定了火山岩从基性岩向超基性岩的演变以及它们的K2O、TiO2含量不断提高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超基性-过钾质岩石的岩浆成因提出了初步认识,认为它们不是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而是在裂谷演化构造背景下的一次独立的深源岩浆事件。本文将小古里河的过钾质火山岩和乌干达及意大利等世界上著名的钾质火山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
松嫩地块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块体拼贴是东北大地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文中拟从这一构造背景出发,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选择目前研究相对薄弱的松嫩地块进行讨论。通过地层建造、古生物地理分区、构造岩浆组合及年代学的资料,揭示松嫩地块与东北其他地质体拼贴的历史。松嫩地块西侧通过嫩江中古生代造山带与兴安褶皱带相接;南侧通过吉中晚古生代造山带和华北地台北缘的西拉木伦早古生代褶皱带相接;东侧通过张广才岭中生代造山带与佳木斯地块拼贴;北侧是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造山带。此外,结合前人关于全球构造格局变迁的研究,讨论了东北地块的来源,并认为松嫩地块东界的张广才岭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30.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显生宙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从稳定向活动的转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和宁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麻粒岩捕虏体及其寄主闪长岩的研究,讨论其形成的不同构造背景,从而探讨体制转折的起始时期。赤峰柴胡栏子二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62.3±3.1) Ma和(256.6±6.5) Ma,宁城河南营子三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29.7±2.6) Ma和(221±3) Ma。在上述两个地区还发现晚古生代二叠纪的闪长岩脉等。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二叠纪岩浆活动具有大陆裂谷初始阶段的特点,高场强元素含量比较低;而三叠纪高场强元素的增高显示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提高。二叠纪岩浆活动与此时全球构造演化及邻兴蒙造山带出现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密切相关。而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则与底侵背景下陆内伸展作用有关,是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