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质学   5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云南中部富碱斑岩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富碱斑岩是地洼阶段的产物,受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的控制。富碱斑岩形成于源岩的分离熔融过程,因此源岩的形成和演化又间接地控制斑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构造历史-动力分析表明,源岩的形成是构造长期演化的结果。早在太古代初本区就形成雏陆壳,而后晚太古代原陆壳活动阶段超基性岩浆侵入构成了富碱斑岩的源岩,同时富集了部分成矿物质。地洼激烈期深部流体上侵引发源岩的重熔,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成为含矿岩浆。不同岩区构造背景的微小差异,造成源岩的组成、深度和重熔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富碱斑岩的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丰度和成矿作用,形成与富碱花岗斑岩有关的铜钼矿和与富碱正长斑岩有关的铅银矿两个成矿亚系列。  相似文献   
52.
如何有效地对储量危急矿山的深边部的潜在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和勘查是现在矿山找矿勘查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综合信息论的重要意义,提出储量危急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的4条重要原则:以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开展细致地质观测和准确的地质推断,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探测间接的找矿信息和利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的多元信息集成.运用这些原则在铜陵凤凰山铜矿深边部开展了综合找矿研究,其预测已被钻探和坑探验证,并首次在该区找到了优质的斑岩型铜金矿体.  相似文献   
53.
东南亚地区地处西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上,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岩石圈中最复杂的构造活动区之一,也是全球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文章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几个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形成环境及变化的原因、成矿物质来源和导致金在不同环境下沉淀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4.
凤凰山铜矿为中低温以岩浆热液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在分析其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成矿流体中矿质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和成矿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5.
杨牧  彭省临  邵拥军  赖健清  杨斌 《矿床地质》2006,25(Z3):495-498
文章以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南区深边部隐伏矿勘查预测为例,针对研究区矿床和矿体的定位规律和控制因素,采用了构造地球化学、地电化学提取 g 能谱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伪随机多频激电探测方法等多种技术方法在靶区开展多方法技术的隐伏矿定位预测,运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探查方法技术及其组合在综合信息优化集成技术体系中的有效性和有效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预测,在研究靶区圈定了4个异常带,其中Ⅲ异常已得到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56.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 凤凰山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44.2±2.3) Ma, 是晚侏罗世形成的一个典型岩体, 和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岩体侵位受控于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凤凰山岩体在深部主要为左旋螺旋式强力上升, 浅部为气球膨胀式主动侵位.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变形特征表现出晚侏罗世铜陵矿集区和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系列的形成可能和古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左旋剪切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57.
凤凰山铜矿南区花岗闪长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存在多个总体,即岩体、未受明显热液蚀变的大理岩和蚀变矿化大理岩,岩体与大理岩的Cu异常下限分别是562×10-6和51×10-6.构造地球化学Cu等值线上得到的贯穿岩体的大面积高值区只是一种虚假异常,实际上反映了岩体的高背景值.通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Cu的标准化参数S,以S=1.654(即总体累积概率95%)为异常下限,圈定了3个异常区,其中中部异常区沿外接触带分布长达近千米,宽数百米,具有蚀变、角砾岩化及方铅矿细脉等特征,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