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GeoBase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创建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油气区的构造地层和古地理模式。该项目应用了俄罗斯和挪威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各学科的综合解释成果,包括潜在油气区的资料、布置适当的地震测线,再用深、浅钻孔资料和周围的露头做校正,等等。本次研究建立了巴伦支海、北伯朝拉地区和喀拉海大地构造、地质结构和古地理格架。这项综合性研究至关重要,是了解油气源岩和潜在储层空间分布的科学方法,又是鉴别巴伦支海油气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巴伦支海新生代砂岩系统的沉积模式,以便更好地鉴别和定量研究影响储层位置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方法为综合挪威北部Andcya近海现代砂岩系统的形状、来源和发育情况,分析研究巴伦支海大陆边缘新生代沉积楔的砂岩系统。  相似文献   
43.
Sverre  Ekrene  Ohm  Dag  A  Karlsen  Tim  J.  F  Austin  吴峧歧 《海洋地质》2008,24(3)
挪威巴伦支海盆地由于含多套烃源岩,因此可作为过充注石油系统的一流代表。古新世到上新世一更新世的多幕隆升、及随后的侵蚀作用导致储层压力下降,是造成本区烃聚集损耗的主要原因。压力释放使聚集区的烃变为油气两相,气相进一步膨胀,使其下的石油高出圈闭的溢出点。然而,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隆升事件虽然造成潜在的破坏性,但是却引起巴伦支海地区的油气在横向上长距离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44.
Timothy  R.  Klett  Donald  L.  Gautier  Janet  K.  Pitman  吴峧歧 《海洋地质》2008,24(3)
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完成了对巴货仓支海陆架未发现的、技术上可采的(假定存在海冰)原油、天然气、液态气(总体上被称为石油)的潜在资源评价。如同美国地质调查局环北极油气资源评价(CARA)项目中已评估的其它地方一样,这个地区与许多北极盆地的特点相同,但是与石油相关的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45.
在包括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帖犬海、东西伯利亚和楚克其海岛陆架区以及毗邻陆地在内的欧亚北极圈,有两个主要的地质块体,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它们的边界位于拉普帖夫海,更远可达欧亚深水裂谷盆地延伸区-Chersky脊西坡发育的kna河三角洲东侧。两地质体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西部地质体的陆壳形成于前古生代,而东部地质体是中生代中期多个具有不同地球动力学性质和不同地质年龄的块体拼合而成的。北极西部另一块体-极地乌拉尔块体也很特征,它的大陆型地壳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而位于东北极圈北部具有陆壳性质的De—Long块体至少形成于加里东期,而且也没有经历中生代中期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46.
Trond  H.  Torsvik  Andy  Alvey  Carmen  Gaina  Nick  Kuszni  孙桂华 《海洋地质》2008,24(3)
虽然对洋盆进行了填图,但有必要修订、定量地重建许多地区相关的板块运动,包括北美和格陵兰之间的拉不拉多海和巴芬湾、以及相邻的北极区。拉不拉多海裂离前和张裂史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盆地和北极洋之间的板块边界,因此需要重建拉不拉多海裂离前至张裂间的构造。格陵兰与Ellesmere块体之间几百公里的倾斜位移,暗示格陵兰是从Ellesmere分离出来的,这显然与加拿大和格陵兰前寒武和古生代地质单元沿Nares海峡井然有序分布、且基本未变形的特征相矛盾,由此我们尝试建立一个格陵兰和邻近地区晚白垩世一三叠纪间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基于详细的洋-陆边界分析、磁力、地震、重力反转(地壳厚度)、古地磁资料解释,这个模型是建立在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的立体地质观察。  相似文献   
47.
深水沉积的动力学机制和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深水环境动力机制极为复杂,重力(流)机制类型多样且可能呈有序演化。底流包括温盐循环驱动的底流、风驱底流,以及顺峡谷上下运动的潮汐底流等;而内波可能也为重要的地质营力。在这些机制或孤立、或互动作用下,深水环境发育的沉积物类型、成因也极为复杂,它们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48.
南海北部陆坡的地貌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精细地貌图、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剖面等资料研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陆坡的地貌形态及控制因素。莺琼陆坡具有不同于其他部分的特殊性,红河物源是造成它的地貌形态的主控因素,南海北部陆坡的其他部分的地貌形态依然受控于古新世—渐新世的断陷期所形成的凹凸格局,其空间分布状况决定了陆坡地貌的形态和演变;物源类型和供给数量是陆坡地貌形态的次级因素,决定着陆坡地貌在总体框架下的局部特征,地震和海流等外动力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陆坡沉积类型和微地貌形态。南海北部的这种特点与大西洋两岸的大部地区有显著区别,后者在晚侏罗—早第三纪的断陷期所形成的构造格局对陆坡地貌的影响已次于物源状况和向深水的物质分散体系。南海北部陆坡可自西而东依次划分为五段:莺琼陆坡段、神狐陆坡段、珠江海谷段陆坡、东沙陆坡段和台湾浅滩陆坡段;各陆坡段的地貌形态和走向上的差异全面反映了以上三个因素,尤其反映了断陷期构造格局分布状况的效应。  相似文献   
49.

Heinrich 1(H1)事件,是末次冰消期内一个重要的千年尺度的古气候事件。南海不同海域沉积物磁学性质对H1事件的响应存在差异,因而磁学参数的多解性应予以关注。本文选取南海西北部陆坡具有良好年龄框架的PC338岩芯顶部370 cm段(底部年龄20.5 ka B.P.),进行详细的磁学性质分析,并利用IRM获得曲线组分分离方法和高场磁化率值等参数,试图为区域气候变化的沉积物磁学响应给出合理解释。结果表明,在H1事件发生时,碎屑成因的磁铁矿(IRM_(C2+C3))和顺磁性组分(χp)明显降低,这反映了源区化学风化的减弱,指示南海北部冷干的气候条件;另外,H1事件发生时,南海西北部陆坡的赤铁矿含量较高,这与海平面降低造成的红河源区的赤铁矿输入增多和暴露的大陆架处于氧化条件有关。H1事件时期,东亚季风区呈现末次冰消期以来最干旱的气候特征,主要受控于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减弱迫使热带辐合带南移和热带太平洋类La Niña的气候条件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50.
 中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布格重力异常图、空间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表层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5种图件.利用数字化编图技术对新旧资料进行同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在编图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确保编图质量,并进行了GIS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地理底图和各专题图件均在MapGIS基础平台上以点、线、面三种图元类型表示,根据实际材料和图面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分层构建、统一成图的技术路线,为日后资料使用和图件修编奠定了良好基础.以MapGIS为平台,可以很好地完成地质地球物理系列编图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