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邬江平  石江南 《四川测绘》2007,30(6):268-273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讨论了利用GPS辅助数字航空影像进行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数字线划图(DLG)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的工艺流程,并对实验区成果的精度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匡南  邬鸿勋 《气象学报》1956,27(3):219-242
本文根据1951—1955年五年高空和地面的资料,对夏季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下面几点结果: 1.在东亚地区的四个主要经度带上以65°,120°和140°经度带的500毫巴强西风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对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是最良好的指标。东经65°经度带上南边低纬度强西风的消失是梅雨期开始前的征兆。东经140°经度带上强西风在北纬40°以南消失时是夏季开始的征兆。和它相关联的过程是东亚高空大槽的消失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至30°—40°纬度带间,这个期间平均是在7月13日左右,也是江南梅雨结束的时候。故梅雨是夏季以前的盛行过程,它和500毫巴强西风区或锋区是有密切的联系的。 2.东经140°经度带上500毫巴强西风在北纬30°—40°重现时,是夏季结束秋季开始的征兆,和它相关连的天气过程是在该经度带上高空大槽重新建立,地面大陆冷高压从新地岛东部向东南下达华北地区。这个时间平均是在9月5日左右。故东亚夏季的长度平均仅55日。 3.从500毫巴强西风在各经度带上出现的情况来看,一般是西部比东部消失得早,出现得迟,不如冬季那样先在上游首先建立,在春夏之交这种相反的演变,似非地形的分支可以解释的。 4.在夏季自然天气季节所出现的盛行天气过程主要是表现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随上游气压场的不同,及其和  相似文献   
13.
免疫进化算法是在现有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把该算法应用于排放口最优规划,结果表明:免疫进化算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且成功地解决了此类问题中存在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过于复杂、"维数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祝  邵蓓  邬国栋  李明礼 《岩矿测试》2010,29(3):282-286
针对西藏低氧低分压环境下痕量金的测定,探讨了溶矿介质、解脱时间、吸附温度、Fe3+加入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并较详细讨论了Fe3+在溶矿和吸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检出限为0.102 ng/g,测定范围为0.24~300 ng/g,准确度(ΔlgC,n=12)为0.01~0.03,精密度(RSD,n=12)为1.61%~7.33%,很好地解决了西藏地区低氧低分压低温环境下痕量金测定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Hoek-Brown强度折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精确执行非线性Hoek-Brown(HB)强度折减,首先在p-q空间分析了HB曲线任意点切线与Mohr-Coulomb(MC)准则的对应关系,推求了HB屈服函数材料折减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提出了潜入强度折减系数的HB弹塑性分析模型,介绍了在Flac3D平台上二次开发实现非线性HB强度折减的基本思路。对一边坡算例用本文方法和简化Bishop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潜入强度折减系数的HB弹塑性模型计算获得的边坡潜在滑动面形态、位置和相应的安全系数,与简化Bishop法计算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磁资料正反演计算,获得了一系列的地壳深部资料。多种资料综合反映了河南省深部构造的主要特征。本文论述了我省地壳层状结构的特点和深断裂带的划分。首次提出黄河南断裂带、驻马店-桐柏断裂带为超壳断裂带;确山-固始断裂带、南阳断裂带为地壳断裂带。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 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 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 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4 Ma BP. 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8 Ma BP)有所差异, 这或许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区域间存在着差异特征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二维广角地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油田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发育,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很难得到高速玄武岩下的地震反射。分析研究表明,广角地震有利于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通过综合正演和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广角地震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的反射地震信息。在开展广角地震波场的识别和利用研究过程中,从正演模型出发,探讨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速层对地震波场的影响,并针对靶区资料讨论了如何识别广角地震信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做精细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完成了高速玄武岩下地震资料的成像。  相似文献   
19.
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 000 m处冰芯钻孔温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 010 m处的冰芯钻孔温度的观测结果表明, 该处冰温变化曲线在夏末依然呈暖季型, 其冰层的整体温度(-26.17~-25.63 ℃)和最低温度(-26.17 ℃)是目前中低纬度山地冰川中最低的, 而底部冰床温度(-25.73 ℃)则是目前所有实测冰床温度资料中最低的. 在积累区, 海拔6 250~7 010 m之间冰层温度的高度效应显著. 10 m深处的温度, 冰层的最低温度和底部冰床温度随海拔而垂直变化的梯度分别为-0.83 ℃·100 m-1, -0.68 ℃·100 m-1, -0.79 ℃·100 m-1, 与气温正常的垂直变化梯度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20.
利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在普里兹湾海区释放的8个Argos漂流浮标所获的总计662 d的数据,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西部和北部表层海流基本呈现向西的流动,说明此地区的表层海流以沿南极大陆的逆时针沿岸流为主。普里兹湾东部海流呈现先向南再向西或先向南再向北的流动,普里兹湾西北部海流呈现向南的流动。8个浮标平均流速在0.02—0.20 m·s~(-1)之间,最大流速为1.57 m·s~(-1),流速1.0 m·s~(-1)的大流速区主要集中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达恩利角外侧海域,流速1.5 m·s~(-1)的大流速区只出现在普里兹湾、克洛斯角外侧两处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