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银坑示范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内的银坑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该区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因此,系统探查花岗岩体分布是深部找矿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主要利用重力、磁力平面资料,并结合物性、地质、电法、地震等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花岗岩空间分布特征。首先研究推断了该区6个花岗岩体的平面分布,其中,江背岩体、长潭岩体、高山角岩体为部分隐伏岩体;柳木坑岩体、葛凹圩浅部岩体和葛凹圩深部岩体为完全隐伏岩体。6个岩体总体走向为NE和NNE向。然后利用研究区内4条剖面重(磁)资料反演了花岗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揭示了上述6个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推断成果与利用平面重、磁资料推断成果一致,也与电法、地震剖面解释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数列预测方法,对某矿井的近似稳态测温孔的深部地温进行了预测和检验,取得了远比公式法计算的精度高得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0值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64.
赵斌  赵劲松 《地球化学》1999,28(2):113-125
本区夕卡岩的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的直线型和以Ce、Pr或Nd为峰值的折线型。夕卡岩全岩中的REE分布模式基本上受石了石中的REE的分配行为控制。石榴子石富信LREE可能是承袭形成它们的初始物中REE丰度和分配行为的反映。石榴子天生中REE分布的不均匀性、石榴子石微裂隙及包裹体中REE的丰度可能是导致直线型和过渡型REE分布模式的主要原因。石榴石石中折线型REE  相似文献   
65.
本文首先对GNSS数据产品服务平台的建设背景及其系统设计框架进行概述,进而介绍了平台的关键组成模块——GNSS数据采集软件。因GNSS数据采集要求安全可靠,调研后引入了SFTP安全文件传输技术,并开展了基于SFTP技术的采集软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该方案保证了数据采集的简便、稳定和安全,为服务平台的整体建设与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6.
目前,对于大庆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成果仅局限在深部构造上,该地区从未开展过针对近地表隐伏断裂的探查工作.本文采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克山—大安断裂嫩江组以上地层的详细地层信息以及断裂的展布形态;同时,在主干断裂上覆的背斜构造中,发现了许多次级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在前人的成果中并未提出过,并且在本区的断裂-褶皱构造体系中,次级断裂的活动特性同样受主干断裂活动的影响;然后通过钻孔验证,证实了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结果的可靠性,并且确定了次级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最后综合编制了松辽盆地长垣隆起地区浅层地质模型,并讨论了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受晚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构造特征.本次研究中的方法和成果可为大庆市城市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和大庆油田安全高效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为其他地区开展近地表断裂探查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本地区浅层地质构造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该地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构造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7.
在滇池福保湾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分析了底泥间隙水NH4 -N、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和近表层10cm内底泥的微生物活性(FDA)、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H4 -N和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趋势,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危害;底泥有机质(Loss-on-Ignion,LOI)、APA和FDA活性也有从表层底泥向下层逐步降低的趋势.在空问分布上,Po43--p浓度变化为河口区>湾心区>西部沿岸区>东部沿岸区,与沉积物中LOI、APA和FDA活性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间隙水NH4 6-N浓度与表层10cm内底泥的APA和FDA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1).Po43--p浓度与底泥APA和FDA活性具有负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68.
顾及分割效果的QuickBird影像融合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融合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全色数据与多光谱数据优势互补的基本途径,已有的融合方法比较侧重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较少考虑针对融合影像的分割、分析等后续处理与应用环节。以北京市某地区的QuickBird影像为研究数据,将融合、分割实验研究结果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光谱和几何特征两方面对现有基于像素的主流融合方法IHS、PCA、HPF(高通滤波)、Wavelet-PC(WPC)、Ehlers(ELS)及GS(正交变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融合方法针对同一数据源得到的融合影像在目视效果与定量指标两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若顾及后续分割与分析,则以GS融合法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9.
嫩江断裂带是松辽盆地的西边界断裂,但受第四系强覆盖等研究条件的限制,前人对该断裂第四纪构造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该断裂带北段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并综合大地电磁测深和纵波速度结构等结果,初步研究了嫩江断裂带北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调查发现,该断裂北段主要发育地貌陡坎、基岩滑坡、地层揉皱变形、近垂直擦痕、基岩崩塌与线性断塞塘等特征。探槽古地震研究揭示断裂带北段在(80.9±4.6)—(62.9±2.3)ka BP曾发生1次古地震事件,运动方式为正断,垂直位移量约1.5m,震级约为MS 7.1—7.3,断裂在晚更新世曾发生过强烈活动。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了解该断裂和松辽盆地的第四纪构造变形过程,并为评价该断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潜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提出了一种将图形生成技术与图像处理相结合,对DTM数据进行最优三角划分的简化DTM数据的算法。依据一定的分辨率条件,将DTM数据转化到二维图像空间,找到它的局部特征点,并将二维空间的特征点利用Delaunay剖分三角化,再映射到三维空间,从而在简化数据的同时,得到一个满足保真性要求的TIN模型。最后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