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分析皖西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皖西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产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资源评估,核算体系等项任务,成立新的资源产业经营管理机构,加强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资源帐户以及护林管林,保持水土等加快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2.
王祯瑞 《海洋与湖沼》1985,16(6):502-506
拟套扇贝属(Semipallium)的种类,皆为暖水动物区系中的双壳类,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本文根据我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搜集的材料,共记述该属有4种,分隶于2亚属,其中有1新种和2新记录。除对新种作了比较和讨论外,并对其他种类的形态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也作了简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113.
扇贝科(Pectinidae)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大多数种类生长快、数量大,肉味美,是很好的食用贝类,以其闭壳肌制成的“干贝”更是名贵海味。另外,其中许多种类壳色鲜艳美丽,花纹雕刻精细,是珍贵的装饰品。 这一科的种类,一般中等大小,但也有100毫米以上的大个体以及10毫米以下的小个体。壳近圆形,略平或较凸,两壳不等或相等,有的壳两侧不等。壳背缘直,光滑或具锯齿。壳顶位于背缘中部,略凸出。两耳等或不等,呈三角形,有的种在右壳前耳下方具有足丝孔和栉齿。壳表光滑、具光泽,多数有放射线及各种样式的放射雕刻。一般两壳颜色不同,左壳色彩及花纹明显,右壳色浅或近白色。贝壳内面铰合部韧带分为两部分,沿背缘者呈细线形,壳顶下方者呈三角形。有些种具有明显的耳关节(auricular crura)和主关节(cardinal crura),有的又具有内肋。前闭壳肌退化,只有一个大而圆的后闭壳肌。外套薄,外套缘厚,多数种具有发达的触手及外套眼。足细小,呈棒状,具有足丝沟。一般足丝韧,较发达。 扇贝科的种类最早出现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化石种类多出现在第三纪的渐新世和始新世。这一科至今在世界上已发现约350种。它在寒、温、热带都有分布,但以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为最丰富。从潮间带直到潮下带5000多米深的海底都有分布,但多数种栖息在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它们以足丝固着在水质清晰处的岩石或砂粒上生活,有的以壳营附着生活。它们还能在海水中自由游泳,利用肥大闭壳肌的伸缩,急遽地开闭双壳,开壳时海水进入外套腔中,闭壳时海水便很快从外套腔喷射出来,利用这喷射力推动动物前进。有些种类,像Pecten属的一些种,能作各种方式的游泳,主要是曲线式前进,“潜逃”时,还能从壳后缘喷出海水,推动动物向壳顶方向后退。有些种,尤其是较小的个体,游泳速度很快,游动时还伴有清脆的响声。 扇贝的繁殖季节随种而不同,多数种是在春、秋季节。雌、雄异体或同体,性成熟时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呈乳白色。精与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受精后20天左右(因种而异),幼虫便停止游泳而开始附着生活。生长速度随种而异,一般与温度成正比,春、夏季生长较快,冬季较慢或停止。有的种2年左右壳长可达70-80毫米。它们的食料是以单胞藻及有机碎屑为主。肉食性的腹足类、钻孔多毛类及海星等是它们的主要敌害。豆蟹寄生在一些个体的外套腔中,对扇贝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对扇贝的开发利用也有悠久的历史,解放以来对扇贝的种类、分布,对经济价值较高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的繁殖、生长以及幼虫培育和人工养殖试验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最近,沿海各地都纷纷开展扇贝人工养殖试验。但迄今为止,对我国沿海的种类还缺乏较全面系统的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扇贝资源,搞清我国沿海扇贝科的种类、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其利用情况就十分必要。我们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解放以来,在我国沿海搜集的材料进行了整理研究,将按亚科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14.
珍珠贝科的种类都属暖水种,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由于珍珠贝能产生价值很高的珍珠,长时期来一直是重要的捕捞对象。在我国不仅有产优质珍珠的母贝,而且还有许多适于珍珠贝生长的良好海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和育珠,对增加水产资源、支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搞清我国沿海珍珠贝科的种类及其分布,也是十分必要的。 珍珠贝科和其他贝类一样,早在Linnaeus(1758)时已有记载。其后Lamarck(1819),Adams(1857), Reeve(1857)及Dunker (1872)等都有系统的报道,但由于多数种的形态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性,所以在分类上一直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现象。早期的分类仅根据模式标本的外部特征,后来虽有些学者也曾注意到珍珠贝的形态变异,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往往将一些变异类型订为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防潮闸启闭与跨水工程建设对河口地区水流泥沙运动状态的影响,以河口近闸跨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以Godunov格式有限体积法为基础的二维浅水流动数学模型和基于固液二相流理论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以实测资料进行必要验证,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永定新河河口区域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滨海新区Z4线一期跨河工程段的水沙分析,并对工程建设后永定新河河口水流泥沙运动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永定新河河口二维全沙模型较为可靠,可为河口近闸跨水工程的相关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6.
根据完成的青藏地区基于1999年ETM、2014/2015年GF-1/OLI两期遥感调查的冰川编目数据,对1999-2015年期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2015年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普遍退缩,冰川数量减少了85条,面积减少了42.00 km^2,冰储量减少了2.385 km^3,分别占其减少变化率的1.53%、0.67%和0.50%。沿山脉由东向西冰川变化不一,其中东段的冰川数量减少多,西段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减少多,并且东段的数量减少变化率远大于西段,西段的面积、冰储量减少变化率大于东段,中段的冰川相对稳定。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在北、北东和东等方向上发生退缩,且减少量依次减少,其中东向的数量减少变化率最大,北东向的面积减少变化率最大,而北向的减少变化率最小。冰川在不同坡度退缩程度不一,在坡度10°~15°范围冰川面积退缩最多、变化率最大,在坡度30°~35°范围数量减少最多、变化率最大。冰川在高程5 500~6 000 m区间数量和面积退缩量最多,其次是在高程5 000~5 500 m区间;在高程3 500~4 0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大,而在高程6 000~6 5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小。不同流域中冰川变化差异较大,在雅鲁藏布江流域(5O2)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其次是朗钦藏布等流域(5Q2)和朋曲等流域(5O1),而扎日南木措流域(5Z3)的冰川减少量最小,但是变化率最大。总之,小冰川的大规模退缩或者消失,较大冰川也普遍退缩,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特点。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根据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自1961年以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有增有减,但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是导致冰川消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7.
利用11年高分辨率的(OGCM for the Earth Simulator,OFES)模式数据,计算南海涡致热输运(EHT),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验证OFES模式模拟南海涡致热输运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涡致热输运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边界流区,在南海北部和越南东南条带状区域,沿着中尺度涡运动路径,北部条带为向极输运,南部条带为向赤道输运,最大值达到了180MW/m。两高值区中间输运很小,沿着2500m等深线,为涡中心运动路径。南海中部涡致热输运较小。无论暖涡、冷涡,产生的致热输运均为顺时针方向。南海涡致热输运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越南东南秋季输运最大,春冬季次之,夏季最小;南海北部则是春冬季最大,夏季最小。而在年际上,越南东南在2003、2007、2011年较大,南海北部则在2004、2007、2010年较大。  相似文献   
118.
不同扰动方式对沙砾质戈壁地表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风洞实验,测定了不同破坏方式、破坏面积和风速下的沙砾质戈壁风蚀量。结果表明:不同破坏方式引起的风蚀量不同,扰动强度越大造成的风蚀量越多;相同扰动方式下连续破坏造成的风蚀量稍高于间隔破坏。风蚀总量随破坏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服从指数函数。风速为8~10 m·s-1时,扰动的戈壁地表以轻微侵蚀为主;10~12 m·s-1 是风蚀量增幅最大阶段;当风速大于 12 m·s-1时,以强烈风蚀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体是细沙和极细沙,在20 cm高度范围内,自风沙流下层至上层细沙含量比较稳定,极细沙含量逐渐降低,中沙含量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19.
江珧科至今在世界上发现的种类虽不算多,但因其经济价值教高,某些种产量大而分布较广,故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江珧科的种类全部是海产,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海区,尤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种类为最多,主要生活在浅海,一般自潮间带的中、下区直到100多米的深度皆有发现,自低潮线附近至50米深度之间的浅水区最为繁盛。 从我们所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江珧的形态变异极大,不仅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变化大,而且不同个体之间及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所以在鉴定种类时常遇到较大的困难。Reeve虽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但他仍将许多同一种中的形态变异的个体订为不同的种,以至后来为许多学者所合并。 本文的资料,大部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在中国沿海潮间带所采集的标本,小部分系全国海洋普查底栖生物拖网所获。经初步鉴定共有3亚属9种,其中除栉江珧在我国各海区都有分布、细长裂江珧及羽状江珧在东海及南海均有分布外,其余各种仅分布在南海。我们根据较多的标本对以往记载的种,特别是形态变异比较大的种,做了详细的观察比较,澄清了一些种名混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0.
不同于海上交通线和海上战略通道,蓝色经济通道具有安全、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多层面的含义,致力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沿岸最不发达国家,是一条海上大通道、海上合作平台,而不是具体的交通线、咽喉要道、海峡或海上交通线附近的战略岛屿。蓝色经济通道的海上大通道、海上合作平台内涵决定了其拥有理论基底。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全球海洋治理理论、地理环境理论是其理论基底。安全维度是蓝色经济通道的最基本内涵。维护海上安全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