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2篇 |
免费 | 161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篇 |
大气科学 | 161篇 |
地球物理 | 137篇 |
地质学 | 609篇 |
海洋学 | 11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82篇 |
自然地理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滑坡变形的产生是坡体自身地质条件和外部诱发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滑坡变形定量预测是滑坡监测预警的关键。传统的基于滑坡累计位移-时间曲线分析滑坡变形的方法,忽略了滑坡变形演化的影响因素,难以对滑坡变形进行准确预测。三峡库区滑坡研究多集中在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和滑坡整体稳定性分析方面,亟需开展单体滑坡综合变形分析。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宏观变形和位移监测数据,利用重标方差(rescaled variance statistic,V/S)分析法对滑坡整体和局部变形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构建考虑库水位波动和降雨滞后性影响因素的可有效利用长期依赖信息的长短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定量预测滑坡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属牵引式滑坡,北东部稳定性较差,西部和后缘相对稳定,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8.95 mm,证明该模型是一种高性能的滑坡变形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渤海陆缘地震的力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陆缘是华北强震活动区,如1966年的邢台震群,1967年的河间地震,1969年的渤海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震群和1983年的菏泽地震,都是在该区发生的。显然,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构造运动和地震成因是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本文拟从应力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前人在1987年就开始对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坑探、14C测年、微体古生物分析等工作,探讨了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古地理环境及海陆变迁情况.该海底古森林生长于全新世长乐组冲洪积地层中,距今约7 000~7 700 a,为湿热气候环境.牡蛎的生长环境为滨海泥滩环境,距今约26 000~27 000 a左右和距今约4 500 a,处于海侵影响范围.研究表明该处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大面积出露各地质时代的深成侵入体,它们的详细划分和归并并探计整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描述各种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它们归并为6个超单元和3个独立侵入体,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特征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联合使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震台网的85个地震台站在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记录的49130个地震、317366个初至Pg震相绝对到时数据和2674110条高精度的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川滇南部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39621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探究了川滇南部中下地壳流和腾冲火山区岩浆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南部上地壳的速度异常特征与地表地形密切相关;(2)小江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存在一条绵延近二百多公里的低速异常结构,最南端受到红河断裂带的阻挡而终止于断裂带南段北侧,这可能是川滇南部的一条中下地壳流,低速异常结构在红河断裂带南段转而向南东流动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可能为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3)红河断裂带各段速度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重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南段虽然不如北段地震活动强烈,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较北段深;(4)腾冲火山区西侧和北侧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低速异常体推测为通过怒江断裂带形成的岩浆通道从中地壳涌入上地壳的岩浆囊,可能反映了自更新世延续至今的以橄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要岩性的壳内岩浆活动,持续的岩浆活动为地表热活动提供了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