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41.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340-345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42.
沙湾凹陷作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凹陷,在红车断裂带和斜坡区域均有重大油气发现。为明确沙湾凹陷周缘构造原油的来源,采用全烃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4套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油-源和油-油对比研究。研究认为沙湾凹陷原油可分为5类,5类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碳同位素分别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其中:A1亚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高成熟阶段,A2亚类原油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成熟阶段,B类原油来源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的烃源岩的混合,C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D类原油为侏罗系烃源岩产物。  相似文献   
943.
瞬变电磁法是深海多金属硫化物勘探的有效手段。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中高品位的金属组分会引起极强的激电效应,且对瞬变电磁响应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室测量和数值模拟对深海多金属硫化物的激电效应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首先对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的岩矿石样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电性测试,典型硫化物的复电阻率在频率域有最大达160 mrad相位移动,时间域与频率域的测量结果表明,极化率参数可以很好地区分硫化矿物与围岩。利用Cole-Cole模型对实测复电阻率进行解释,得到复电阻率的特征参数,分析各参数与块状硫化物组分和结构的关系,并根据极化率参数对典型硫化物进行了分类。将典型硫化物的激电参数用于计算层状介质的瞬变电磁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瞬变电磁法响应的最佳观测时窗内可同时观测到激电效应的影响。虽然在采集时窗晚期瞬变响应发生畸变,但在信号接收早期,激电效应能有效增强瞬变电磁法对深海多金属硫化物的探测能力,为瞬变电磁实测数据提供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944.
本章介绍了深圳大鹏半岛的现状和发展定位,分析大鹏半岛在发展旅游产业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鹏半岛的发展策略和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管理与规划,树立品牌意识,严格实施分级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治理生态环境,开展生态补偿等。  相似文献   
945.
1 引言 真菌种类繁多,其形态性状复杂多变且易受环境影响,仅依靠形态、生化等表形特征加以鉴别显得较为困难且易出现偏差,尤其是真菌形态鉴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孢子,很多植物内生真菌孢子不能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形成,这一点给分类鉴定带来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的多态性,ITS区的序列分析近来已广泛应用于真菌种属水平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1-4].  相似文献   
946.
为探讨铁对颗石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以分离于秘鲁上升流区域的两株不同基因型的赫胥黎艾氏藻Emiliania huxleyi RCC6660与RCC6666为研究对象, 在调整5种铁浓度(0、50、100、500、1 000 nmol/L)的Aquil培养基中培养, 比较其生长率、色素含量、营养盐消耗、颗粒有机物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铁浓度未对两株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但0 nmol/L时RCC6660的比生长率显著高于RCC6666(P < 0.05)。随着铁浓度的减少, 细胞粒径和体积减小,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表观光能利用效率降低。我们推测RCC6660为了保护细胞在低铁时免受光损伤, 通过叶黄素循环以及高度钙化的外壳实现光保护, 而RCC6666通过更多其他形式的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的手段。由于钙化是个耗能过程, 低钙化的RCC6666的光能利用效率在低铁浓度下也更高。但RCC6660的rETRmax更大, 拥有较高的光合潜力, 这可能与其拥有的更高含量的色素有关。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基因型、不同钙化程度的两株Emiliania huxleyi对不同铁浓度的差异响应, 及铁限制条件下光保护机制和光能利用的不同, 为进一步研究光合和钙化作用的偶联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7.
简单介绍了双头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概念,通过分析双头多波束测深系统参数校准的特点,在重点研究单个参数校准布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理想校准场的设想,解决了在理想校准场双头多波束测深系统参数校准的布线方法,同时对校准时应注意的几个普遍问题做了归纳论述,对双头多波束测深系统参数的校准实施和提高校准效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8.
利用2007年全国30个省会城市市区主要外向产业、非农业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城市间公路距离数据,借鉴区位商、城市引力、欧氏距离测算法,对广州市产业集中度、对外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与其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不相称,存在差距。调整地缘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出省通道建设是提高其中心城市地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49.
西藏波密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形成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貌地质环境、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资料等方面,并着重从气象条件,对2007-09-04西藏波密县古乡天摩沟发生的一次特大泥石流灾害事件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加剧冰川融水,加上9月4日凌晨出现强降水,天摩沟地形高度落差大、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水源、能量转化和物源三者同时满足,是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50.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时期之一.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年龄的准确确定对理解超大陆裂解、早期生命辐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云南梅树村剖面曾经是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三个候选剖面之一.对梅树村剖面的凝灰岩层(即第5层)进行了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对本文13个谐和SIMS数据和Sawaki等人(2008)所测的4个nano-SIMS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206Pb/238U年龄为(535.2±1.7)Ma(MSWD=0.53),这很可能是目前对梅树村第5层凝灰岩年龄的最佳估计值.这个新的年龄结果说明梅树村剖面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应该更接近小歪头山段底部的A点而不是中谊村段上部的B点,并为华南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对比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年龄控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