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764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库车地区自1970 ~2000年中强地震发震有着成准周期性和丛性特征,该地区后续中强地震打破这种规律.库车坳陷区中强地震与塔里木地块周边MS≥7.0地震发生有密切关联,两者都有一定的准周期性,但是两者的准周期性在后续都被打破.经研究发现库车坳陷的中强地震规律被打破与库车地区的3个小震群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时间对应很明显...  相似文献   
32.
胡联浩  邓聪 《广东地质》1996,11(3):46-50
通过孢粉分析,粒度分析,矿物成分和石英砂微观形貌分析,对史前石器发掘地黑沙遗址的沉积物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沉积物分选较差,矿物成熟度一般,自下而上颗粒变粗,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好,孢粉以淡水河口成分为主,揭示黑沙遗址沉积物总体属河流搬运作用为主同时受低能潮直带波浪作用的近岸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泥岩和粉砂岩,经河流中近距离搬运。  相似文献   
33.
本文阐述了1982—1983年在渤海综合调查中所作的叶绿素a调查,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水域叶绿素a的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0.2—8.0mg/m3,其季节变化呈双峰状,高峰期在初春3月,次高峰在秋季9,10月间,初夏6月为低值期,冬季12,1月为一年中的最低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变化不甚明显,春季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5m以上水层中,夏、秋季最大值位于5—10m的水层中,冬季水体中叶绿素a的分布较为均匀,初步得出渤海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4.
本文针对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珊瑚氧同位素组成过程中存在的非规律性基体效应问题,提出多控制点分段计算并分段校正珊瑚的氧同位素分馏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对比了原位微区分析的珊瑚δ~(18)O_(PDB)和磷酸法分析对应的月分辨率的珊瑚粉末氧同位素结果,两者展示了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本文提出的校正方法可以校正样品差异带来的基体效应,能够简单并有效地提高珊瑚微区氧同位素的准确度。该方法对研究珊瑚中氧同位素分馏机理、评估珊瑚生命效应的影响以及利用氧同位素重建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Ma;SQ1至SQ25)中的SQ2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一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36.
地质论文中的插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根据地质科技期刊对其插图的要求,应用各种绘图软件制作插图,经对比认为MAPGIS是一种方便、快捷、功能强大、最适合制作地质插图的矢量化软件。  相似文献   
37.
黑河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405个土壤样品和101个水样,分析了黑河下游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地貌部位、地下水水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具有质地粗、含盐量高、盐分表聚性强的特征,该地区呈现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可利用土地资源骤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在所有剖面上盐分的分布呈现漏斗型分布,土壤中盐分随地形变化较为复杂,但与地下水化学变化相一致.地下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大多数地区的矿化度在800~3000 mg·L-1之间变化;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SO4-Na、Cl·SO4-Na(Ca)、HCO3·Cl-Na(Ca)SO4·Cl-Na和SO4·Cl-Na(Ca-Mg).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与补给源的距离远近密切相关,在河岸附近的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在远离河道地区,随离岸距离的增减而升降,体现了矿化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上游补给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38.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的模型,将模型外推,获得第2阶段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减去同期实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GM(1,1)分解模型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柳林泉衰减量为2.26m3/s;ARIMA模型的结果为2.32m3/s;与同期实际衰减量2.27m3/s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44%和2.20%,表明两种模型都适用于泉水流量的模拟。对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柳林泉流量衰减的贡献,两个模型得到同样结果,即人类活动的贡献是气候变化的8~9倍。实证研究显示,GM(1,1)模型适用于指数序列的模拟,对具有周期波动的泉水流量,可通过周期修正提高精度;而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效应,能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39.
黑河出山径流过程与气象要素多尺度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交叉小波对黑河上游野牛沟气象站1959-2010年和祁连气象站1957-2010年年降水(AP)与年均气温(AAT)、北极涛动指数(AOI)和莺落峡站(1944-2010年)的年均径流量(AAR)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AOI存在3~5 a尺度的显著周期,AAT存在3 a尺度的显著周期,AP存在3 a和4~6 a尺度的显著周期,AAR存在3 a、2.5~4 a和5 a比较显著的周期;黑河上游径流的增加主要是受"暖湿"气候影响;AAR与AOI、AAT呈现出3 a的负相关和3~4 a的近似负相关共振周期,AAR与AP存在2~7 a的显著性的共振周期,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很大,为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受AOI的影响,AAR在1987年发生3 a周期的"丰-枯"转换,受AAT的影响,AAR在1974年和1996年发生3 a周期的"丰-枯"转换,受AP的影响,AAR在1986年发生3 a周期的"丰-枯"转换。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0.
羟基游离基杀死压载水中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的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电离离解成OH等氧化自由基,溶于海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药剂。羟基致死压载水中入侵的细菌、微藻生物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具有广谱致死特性,在压载水外排(或输入)过程中就可致死入侵微生物,不存在药剂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致死微生物的羟基阚值为O.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