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别造山带南缘蕲春混杂岩带构造属性和地质时限存在争议.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测剖面中四个变质沉积岩基质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为混杂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约束.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集中在802-911 Ma,1331-1536 M...  相似文献   
12.
西大别红安岩群含磷岩系赋存有我国最大的磷灰石变质矿床,其时代约束可以为红安岩群层序划分、黄麦岭岩组与扬子陆块陡山沱组对比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岩石学及LA-ICP-MS 锆石U-Pb 同位素测年,在黄麦岭岩组中的浅粒岩和磷矿石中获得~640 Ma、~730 Ma、~760 Ma、~810 Ma、~2017 Ma五组较集中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和零星的~2476 Ma和~2700 Ma年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616±13 Ma约束了黄麦岭岩组的最大沉积年龄,表明黄麦岭岩组为红安岩群最晚期沉积,推测黄麦岭岩组沉积时代与陡山沱组相当或晚于后者。样品碎屑锆石磨圆度差,且年龄谱系与西大别地区的岩浆活动一致,推测西大别地区为黄麦岭岩组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3.
徐大良  刘浩  魏运许  彭练红  邓新 《地质学报》2016,90(10):2648-2660
神农架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东与黄陵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相邻,对该区东部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中新元古代神农架地区与黄陵地区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郑家垭组2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103组U-Pb有效年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0.98~1.2Ga、1.3~1.6Ga、1.8~2.3Ga、2.45~2.9Ga 4个区间,其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谐和年龄为980~995Ma,表明郑家垭组的沉积作用持续到了新元古代早期。与周缘地质体中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物源一部分来自于神农架微陆块,一部分来自于庙湾蛇绿岩,具有双向物源特征。结合现有的资料,认为郑家垭组可能为神农架弧与庙湾SSZ型蛇绿岩之间的弧前盆地沉积,指示扬子克拉通内存在格林威尔运动早期的俯冲记录。  相似文献   
14.
北大别白垩纪花岗岩多期侵位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白垩纪花岗岩的多期侵位与地壳结构变化的关系,是研究大别造山带演化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北大别造山带产出三期白垩纪花岗岩,通过对石鼓尖岩体、天堂寨岩体和薄刀锋岩体进行锆石U-Pb年龄和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北大别白垩纪三期花岗岩的侵位时间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演化.石鼓尖石英二长岩年龄为142±4Ma,(87Sr/86Sr)t比值范围为0.707 801~0.707 870,εNd(t)值范围为-17.94~-17.09;天堂寨斑状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32±4Ma,(87Sr/86Sr)t比值范围为0.708 390~0.708 934,εNd(t)值范围为-16.89~-13.86;薄刀锋细粒花岗岩的年龄为130±4Ma,(87Sr/86Sr)t比值范围为0.711 424~0.714 972,εNd(t)值范围为-14.88~-12.97.这样的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岩的多期侵位与地壳结构演化的密切关系,第一期花岗岩形成于增厚的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第二期花岗岩来源于大别造山带伸展垮塌过程的中酸性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晚期无变形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带伸展垮塌后,酸性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5.
黔中隆起性质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广西运动期间,受到来自南部云开地块与桂滇-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向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碰撞脉动式收缩的远程效应,出现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带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带共存的现象,之后,"黔中隆起"作为独立意义的构造单元消失,与"江南古陆"相连接进入联合发展时期。东吴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改变了黔中隆起控制东西走向的沉积古地理格架,变为近南北向,黔中隆起与上扬子地区的构造演化彻底融为一体,标志黔中隆起演化的彻底结束。黔中隆起南缘边界的镇远—贵阳断裂中的钾镁煌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3±8.0)Ma,很好地指示了黔中隆起作为独立单元发展的最后年限。  相似文献   
16.
邓新  杨坤光  刘彦良 《贵州地质》2010,27(3):161-167
遵义断裂带是贵州省境内南北向最大的断层之一,对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及两侧沉积相研究表明,该断裂是形成于燕山期的盖层断裂,并非同沉积断裂。其活动演化与周缘构造单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性,控制着断裂两侧燕山期褶皱、断裂的展布形迹。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和ESR定年的研究表明,断裂的变形以浅部的脆性为主,主要经历了三期活动:主燕山期(J3-K1)的主期变形,表现为强烈的高角度自东向西逆冲兼左行剪切,断裂基本定型;燕山晚期(K2-E),表现为正断层兼右行平移,控制K2-E红盆沉积,石英脉ESR定年约束该期活动在59~65Ma;喜山期(古近纪至今),表现为自西向东逆冲。断裂现今构造形迹为多期构造叠加的结果,它在整个活动历史中均表现为脆性,对黔中隆起后期构造格局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湘东北仓溪岩群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曾被认为属于古元古代,近年来的同位素测年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本次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仓溪岩群中绢云石英千枚岩、斜长角闪岩、透闪石岩形成年龄分别为858.3±3.7 Ma、844.3±14.0 Ma、815.0±10.0 Ma,后期辉绿岩脉...  相似文献   
18.
牌楼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武当隆起的西部,是南秦岭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667.2±3.5 Ma.岩体Na2O+K2O含量和A/CNK分别介于8.31%~8.47%和0.89~0.94,显示出亚碱性、准铝质特征;同时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Pb及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Sr、P、Ti和重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Zr+Nb+Y+Ce含量以及10 000 Ga/Al、FeOT/(FeOT+MgO)比值,出现特征矿物铁韭闪石和富铁钠闪石,属于A1型花岗岩.牌楼岩体εHf(t)主要集中于-1.8~+1.5,来源于软流圈交代岩石圈地幔类似于OIB熔体,并伴随有一定的地壳混染作用.微量元素模拟显示,母岩浆在成岩之前发生了大规模的斜长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综合区域研究资料、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武当隆起在新元古代成冰纪处于板片断裂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孔令耀  韩庆森  郭盼  邓新  李琳静  徐扬  万俊  陈超 《地质学报》2023,97(5):1463-1477
为探讨大别造山带早期结晶基底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对大别造山带蕙兰山地区出露的黑云紫苏斜长片麻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显示其原岩应为石英闪长岩,成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2463±22 Ma),且经历了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锆石Ti地质温度计显示其变质温度为767~827℃(平均799℃),变质时间为2002±11 Ma(MSWD=0.46)。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SiO2含量为55.16%~57.10%,MgO为4.74%~5.89%,Mg#值为47.5~50.4,钙碱性系列,富Mg贫Si,稀土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特征((La/Yb)N=19.3~34.1),无明显Eu异常((Eu/Eu*)=0.9~1.2),且具较高的Sr、Ni、Cr含量,以及较低的YbN值及Y含量,与镁质闪长岩具相似特征;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锆石Lu-Hf同位素显示具有较为均一...  相似文献   
20.
石鼓尖岩体位于大别山核部天堂寨地区,为片麻理化石英二长岩.岩体磁组构分析显示,磁面理主体倾向SE,倾角较大,85%采样点的倾角介于40°~90°之间,与岩体的片麻理产状一致.岩体磁线理在东南部走向为NWW-SEE向,在岩体中部和北部,磁线理走向皆为NE-SW向.在岩体中部,磁线理向SW倾伏,北部磁线理向NE倾伏,磁线理倾角中等.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介于1.065~1.532之间;形态参数T介于0.005~0.694之间;弗林图解(F-L图解)显示K值均小于1,磁组构分析表明岩体是在SE-NW向挤压应力环境下侵位.石英C轴组构分析表明,岩体受到SE-NW向挤压应力,变形温度在400~500℃之间.显微构造显示岩石具有接近固态的变形组构特征,属同构造岩体变形组构.结合岩体磁组构、显微构造和石英C轴组构,指示石鼓尖岩体侵位冷凝成岩与区域NE向构造为同期,属同构造侵入岩体.石鼓尖岩体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1±2.3)Ma,代表岩体侵位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认为,石鼓尖岩体侵位冷凝成岩时大别造山带仍然处于挤压环境,造山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时间应该在141 Ma之后,岩体侵位时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已受控于滨太平洋构造域.而邻近的天堂寨等巨大岩基则是伸展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