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0篇 |
免费 | 299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6篇 |
大气科学 | 172篇 |
地球物理 | 157篇 |
地质学 | 704篇 |
海洋学 | 152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108篇 |
自然地理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在概述成矿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异常与成矿系统的关系,提出矿源场异常、矿液通道异常、矿石圈闭异常(储矿场异常)等概念,建立了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相关性模型框架。提出了矿床综合异常的研究方法,并依据对胶东金矿和赣西北铜矿地质异常的实际研究,提出对找寻热液金属矿床有重要意义的4种异常带:①异常浓集带;②异常急变带;③异常复合带;④异常叠加带。并强调指出,对控矿地质因素和矿化类型的详细研究是评价异常和成矿预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62.
矿物微(尘)粒与细菌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和毒性效应研究是国外刚开展的新方向。本文结合国外此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菌/尘研究的现状,强调微生物与矿物界面的作用与依存关系。指出目前在居室和大气环境、洋底环境和极地环境、人体环境下的菌/尘作用产物和机制研究的不足,以及应开展研究的主要方面,预测了近期矿物与微生物作用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3.
土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积聚是冻害形成的关键环节,至今仍是冻土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和重要课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冻土水分迁移研究黄金时代以后,长期未有经典理论和科学认知的重大突破,冻土水分迁移中涉及的许多机理性问题和关键瓶颈难题至今仍不能准确回答,尚存在很多争议和认识上的不足,现有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不令人完全满意。因其性质的易变性、微观性和突变性,冻结相变区(冻结缘)仍是冻土水热输运研究中的一个“黑箱”。研究评述了冻土水分迁移驱动力与迁移过程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土水势驱动冻土水分迁移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述了孔隙水压力、土水势的理论表征与试验测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认知现状与主要科学问题;分析了三种流行的冻土水分迁移理论,即毛细水迁移理论、薄膜水迁移理论和水汽迁移理论;总结了制约冻土水分迁移科学认知突破的关键瓶颈难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认为未来的研究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改进、研发与新技术引入,重点关注冻土水分迁移驱动力的物理本质和精准监测,强化冻土水分迁移的微观过程及机制认识,需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视角关注热质输运与冰-水相变过程,注重工... 相似文献
964.
965.
海南岛滨珊瑚δ18O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采自海南岛东岸沙老岸礁的活体橙黄滨珊瑚岩心,测试了其中11 a (1992-2002)的珊瑚骨骼氧同位素组成。通过与同期观测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表层盐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珊瑚δ18O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该地区珊瑚δ18O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海洋表面温度的控制,而以夏季为代表的季节性变化则主要受海洋表层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基于BDS/GPS单频紧组合相对定位模型,提出联合卡尔曼滤波与粒子滤波估计差分系统间偏差(DISB)的算法,并利用实测短基线数据对比分析卡尔曼滤波算法与本文算法估计DISB的效果。实验表明,载波DISB的整数部分会影响参考卫星站间单差模糊度的估计,从而影响载波DISB小数部分的估计结果;利用本文算法估计并改正DISB后得到的模糊度解算的可靠性和固定解精度均优于卡尔曼滤波,固定解精度最大可提高10%~20%。 相似文献
967.
塔里木盆地南缘中一新生代火山岩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从塔里木盆地南缘获取的火山岩古地磁研究成果,古地磁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早更新世,并初步探讨了这些新资料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968.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评估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过程中,作为气温要素的重要输入参数,气温直减率(γ)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相关科研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秦岭主峰太白山(3771.2 m)11个分布于南北坡和不同海拔的标准气象站点2013-2015年连续3年实测日均温资料和25 m×25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研究了太白山气温直减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2013-2015年太白山年均γ北坡均大于南坡,北坡为0.513 ℃/100m,南坡为0.499 ℃/100m;北坡年均γ随海拔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南坡相对稳定。② 年内γ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南北坡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季尺度上,γ最大值北坡为夏季,为0.619 ℃/100m,而南坡最大出现在春季,为0.546 ℃/100m,最小值均为冬季,南北坡分别为0.449 ℃/100m和0.390 ℃/100m;春季和夏季,北坡γ均大于南坡,而冬季相反,北坡小于南坡,秋季几乎无差异。在月尺度上,气温相对高的月份γ亦较高,北坡γ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年始和年末(11-12月、1-2月)北坡γ小于南坡,而5-9月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γ相差较大。③ 经数据可信度分析,所获得的γ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太白山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将为山地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9.
乐山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价了乐山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乐山旅游产品特征,旅游业各部门的关系、旅游宣传促销等问题,提出了乐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1)培育旅游精品,构成3条各具特色的世界遗产地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以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为核心产品,以市中心区向周围区,县呈放射状的旅游线路和联接周围区,县的环状旅游线路为辅助产品的体系。(2)旅游业各部门协调发展,重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业的发展水平。(3)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及旅游宣传,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4)大力发展度假旅游。 相似文献
970.
测井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广西地盾测井中心(南方)的测井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特点,以五个实例论述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