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4篇 |
免费 | 343篇 |
国内免费 | 2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篇 |
大气科学 | 217篇 |
地球物理 | 201篇 |
地质学 | 851篇 |
海洋学 | 189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29篇 |
自然地理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沉积物微量元素示踪地壳成分和环境及其演化的最新进展:环境对沉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环境是影响微量元素配分的重要因素,并列举了不同侧面的一系列证据或表现。为查明环境影响沉积物元素成分的机理,引进了先进的软硬酸碱(SHAB)理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了氧化还原模式。作为模式的验证,介绍了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实际研究结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氧化还原模式的科学性和环境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根据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物REE型式的演化,推论2300Ma时发生了全球地质环 相似文献
63.
<正>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工业生产增长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消纳率成为趋势[1]。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将多种类型的能源以及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利用结合起来,进行能源的统一协调调度,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区域供热管网(District Heating System,DHS)连接多种能源转换设备,在系统运行中承受高温高压的运行工况,是综合能源系统中最不稳定的组成[2][3]。 相似文献
64.
厦门浔江湾小型底栖生物数量分布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 1 998年 5月厦门浔江湾水域 5个测站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初步结果。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 5 9.6 5个 /cm2 ,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 ,占总密度的 89.2 8% ;其次 ,底栖桡足类占 2 .76 % ;其它类群所占比例较少。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分布为湾口区底 ,湾中部高。文中分析了小型底栖生物具有高类群优势度和低类群多样性特征 ,以及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率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浔江湾水域环境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5.
不同季节底梄生物数量的动态由其组成种的种群特点所决定。在一些生命周期短(一年左右)、生长速度快(新生个体当年可以长成)的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就比较显著;而生命周期长、其种群由多个年龄组的个体构成的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年之中种群数量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底栖生物数量的急剧改变又决定于经济种的捕食活动和优势种的生物学过程。台湾海峡系经济鱼、虾类的集中分布区,尤以上升流区范围内的集群最密集。为了便于深入研究上升流与经济鱼、虾类资源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上升流范围内底栖生物数量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66.
67.
砂岩侵入体系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地学界的重视,但对其形成机理探讨较少。作者及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一套室内模拟实验装置,来简化模拟3层地层结构中砂岩侵入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之前模拟实验(实验变量为顶层沉积物的厚度、进水管的结构)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地形坡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对砂岩侵入体系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过程中,共观察到7种不同形态不同样式的管道,并对实验过程中压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分析认为:盖层厚度越大,压力下降的速度越慢,越不利于压力的释放;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砂岩侵入体最终会转化为砂岩喷出体并喷出地表;不稳定的地形有利于触发疏松沉积物发生变形。实验表明,超压是砂岩侵入体发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沉积盆地中的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的2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8.
69.
探讨网络视频应用于建设工程监管领域的系统建设,介绍了系统框架、数据建设、功能设计和技术路线,以重庆市重点建设工程为例进行项目开发并在建委系统取得了试用,最后指出全过程、多传感、集成的体制性建设工程监管系统是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