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4篇 |
免费 | 375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5篇 |
大气科学 | 217篇 |
地球物理 | 204篇 |
地质学 | 864篇 |
海洋学 | 190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29篇 |
自然地理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通过构建岩溶倾斜洞穴发育趋势面和岩层倾向面,探讨在单斜构造区岩溶倾斜洞发育趋势与岩层产状的相关性。首先,根据洞穴探测导线长度、方向、倾角等要素,以测量初始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测量空间方位角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向角,将测量数据投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运用向量加法原理求出各测点平面向量及坐标,结合各测点的相对高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进行一次拟合,构建洞道空间展布平面方程;其次,根据岩层产状信息在空间坐标系中构建平面方程;最后,通过计算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来判断洞穴空间展布平面和岩层产状平面的重合度,同时求出两平面与同一水平面的交线所成角来判断洞穴空间展布趋势面与岩层面的倾向关系。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用于探讨单斜构造区岩层产状对倾斜洞穴发育趋势的影响识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2.
133.
草温、0cm地温、气温间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8年信阳、郑州、南阳、商丘4个国家基本(准)站草温、0 cm地温和气温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冬、夏)、不同天气条件下草温、0 cm地温、气温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冬季无积雪和夏季的晴天,草温变化的振幅最大,位相靠前,0 cm地温居中,气温变幅最小;冬季有积雪时,0 cm地温在0 ℃左右变动,草温和气温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幅度.从全年月平均值变化来看,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高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低值,草温<0 cm地温<气温.用草温比用0 cm地温和气温能更好地判定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4.
135.
2010年6月28日至8月中旬,广西凤山县至凌云县一带发生3级震群活动(简称\"6·28\"震群,亦称凌云—凤山3级震群活动),该震群震源浅、频次高、烈度大、灾害重。\"6·28\"震群发生于包容式岩溶区,该区降雨集中,地下水暴涨暴落,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外源水的控制,岩溶发育强烈,巨大洞穴多处可见,尤其发现多处岩溶反虹管。文章通过对地震时的表象现象调查及深入研究当地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发现\"6·28\"震群震区存在岩溶气爆地震及岩溶陷落地震的有利条件,并通过研究期间的监测验证,认为\"6·28\"震群存在岩溶气爆地震及岩溶陷落地震,属暴雨诱发的岩溶震群活动。 相似文献
136.
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汶川地震震后应急台网记录到的P波到时资料,对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发生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地震震源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结果显示,联合反演获得的地震重定位结果与基于一维地壳参考模型的双差定位方法结果相近;研究区15 km以上速度结构与地表断裂分布密切相关,20 km以下深度呈现北东向和北西向交错结构.汶川地震破裂带南段龙门山断裂带之间上地壳呈现高速异常,速度结构的非均匀变化是控制余震分布和主震破裂传播的主要因素;联合反演结果给出了小鱼洞—理县方向存在隐伏断裂的速度结构证据,同时发现,破裂带北东段可能沿新发断裂扩展;结果确认了汶川地震起始段的高角度逆冲断裂特征,也确认了前山断裂和中央断裂在约20 km深度合并到脆韧转换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百合固金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火旺型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痰结核菌转阴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灶范围、空洞个数;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治疗组痰结核菌转阴率为86.96%(4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70%(4/46),对照组为41.30%(19/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有助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能使痰菌转阴、病灶吸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8.
地质命名实体识别是识别地质文本中的地质实体并分类到准确的地质概念中的一项地质知识智能抽取任务,也是构建地质领域知识图谱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针对地质命名实体识别领域中复杂实体识别精度不足和样本标注成本较高这两大挑战,构建了一种地质实体识别模型BERTwwm—BiLSTM—Attention—CRF,该模型通过改进的预训练层BERTwwm并在模型中加入Self-Attention模块,显著提升了复杂地质实体的识别精度,对地质实体识别的精度达到92.67%的精确率,94.21%的召回率,以及93.29%的F1值.同时,为降低标注成本,提升小规模数据集的识别精度,本研究优化了模型构建流程,采用模型辅助标注方法,加快数据集的标注速度;改进简单数据增强方法,并利用地质字典有效扩充数据集,降低了人工标注的难度.经过实验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地质实体识别效果,为地质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地质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地质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9.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等要素,对桂林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的地文时期进行解析。研究表明,①中三叠世—白垩纪晚期,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海进海退,为研究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地势基本构架;②古新世—上新世,区内发育的内陆断陷、凹陷盆地,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水动力奠定了地形条件;③渐新世末期,广西南部断块构造异常显著,区内向南流的水系溯源侵蚀能力加强,使阳朔与桂林水系贯通(漓江的形成),在水文效应下塑造了桂林现代岩溶地貌景观。因此,根据区内地质演化史、外部营力变化(水系)、地貌特征等要素,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分为猫儿山期、山盆期和漓江期3个地文期。 相似文献
140.
文章以实例阐述了多变量一元线性回归计算中的“平均值概念”. 作者根据“平均值概念”, 利用珊瑚δ18O比值重建了最近90年西沙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历史,并运用洛川黄土10Be记录示踪了最近80 ka全球性的古地磁漂移事件, 从而阐明了“平均值概念”在地学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