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4篇 |
免费 | 375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5篇 |
大气科学 | 217篇 |
地球物理 | 204篇 |
地质学 | 864篇 |
海洋学 | 190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29篇 |
自然地理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N气田花港组上段H3气层组为主要的\"甜点\"分布区,H3b砂层组最为显著,属于低渗气层.该区域储层非均质性强,目前仅有四口探井.为了建立相对可靠的岩相模型,需要利用地震属性约束井间岩相的预测.研究区单一地震属性与井上岩相的相关性均较差,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多种地震属性组合,提高了单井岩相预测的准确性.对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23.
124.
利用河南省及周边145个气象站1961-200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河南省1:25万DEM数据,充分考虑起伏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天空因素与地面因素后,基于分布式开阔度模型和天文辐射模型,实现了起伏地形下河南省太阳散射辐射的分布式模拟.计算了100m×100 m分辨率下河南省1-12月气候平均太阳散射辐射及多年平均年散射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经验系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后,模拟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与郑州站的观测资料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精度较高,年平均绝对误差为3.06 MJ·m-2,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67%;局地地形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影响比较明显;通过个例年验证对模型性能和模拟结果进行考察,年平均相对误差不足11%.综上表明模型的时空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5.
渤海陆缘地震的力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陆缘是华北强震活动区,如1966年的邢台震群,1967年的河间地震,1969年的渤海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震群和1983年的菏泽地震,都是在该区发生的。显然,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构造运动和地震成因是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本文拟从应力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6.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26°N~32°N,100°E~105°E)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利用该密集台阵29°N以北156个台站2007年1~12月份的地震环境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我们得到了所有台站对的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和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进一步反演得到了观测台阵下方2~35 s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像.本文结果表明,观测台阵覆盖的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短周期(2~8 s)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前陆低速特征表明相应区域存在较厚的(约10 km)沉积盖层;(2)中周期(12~18 s)相速度分布表明,川滇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横向变化,并形成了尺度不同且高、低速相间的分块结构,而四川盆地中地壳整体上已经表现出相对高速;(3)长周期(25~35 s)相速度分布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表现为广泛的明显低速异常,意味着它们的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呈现整体性的相对高速,意味着四川盆地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并且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显示了北段为高速异常,南段为低速异常的分段特征. 相似文献
127.
南海、孟加拉湾不对称环流变化对2009年西南特大秋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09年秋季东亚中、低纬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西南干旱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秋季不同ENSO状态下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差异,并与2009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和南海之间环流形势在2009年秋季发生不对称变化,造成两地上空气压梯度减小,孟湾和南海上空分别出现一个反气旋式和气旋式距平环流中心,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处于两距平环流中心之间偏北距平风控制之下,使得进入我国的西南气流异常减弱。水汽输送随之出现变化,南海南部季风低压水汽环流圈异常偏强,孟湾和南海水汽主体经中南半岛重回南海而未进入我国,最终造成我国西南降水异常偏少,出现干旱。这段时间内,西南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加剧了干旱程度。在El Ni o年,我国西南及江南地区秋季水汽通量比La Ni a年明显增大,西北及华北则减少。2009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南海一带水汽输送特征与普通El Ni o年特征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状态,经对2009年秋季东亚El Ni o影响特征作简单模拟还原和分析,认为上述差异可能与El Ni o反气旋环流影响位置偏北有关。 相似文献
128.
12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需求急剧上升,对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GPS技术因其定位精度高,测量时间短,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中的各个阶段。本文阐述传统高速铁路测量的弊端,现代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及测量特点,GPS在铁路精密测量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新的测量技术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0.
文章以同车公司地裂缝观测站1998-2016年以来的数据为依据,收集地裂缝及井水位观测近20年的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及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裂缝活动与地下水位变化无必然的相关性。地裂缝活动与地下水开采的强弱无关,主要由深部活动断层引起。 相似文献